為深入挖掘紅色記憶背后的內涵,傳承紅色基因,筑牢青年學子的信仰基石,1月7日,安財學生劉遠航分別去到安徽省阜陽市潁上縣烈士祠與黃家壩暴動烈士紀念碑參觀學習。
1.1參觀安徽省阜陽市潁上縣烈士陵園
安徽省阜陽市潁上縣烈士祠位于潁上縣人民路,1月7日上午,乘坐公交車來到此地,雖然烈士祠面積較小,但“五臟俱全”。潁上縣烈士祠,是紅色文化傳承與教育的重要陣地之一,這是一、二、三線抗戰、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等等一系列戰役中,先后犧牲的包括茅延楨、黃子貞、楊金輝、王懷仲、周麗平等一508位英烈的姓名與合影,這些都是在中國革命、社會主義建設進程中,為了維護國家的獨立、民族的解放、人民的福祉而壯烈獻身的英烈。
進入烈士祠,一切都變得端莊肅穆起來,首先步行至烈士祠正前方肅立,向烈士鞠躬三次,然后走進烈士祠,緬懷烈士英容,學習烈士事跡,深深緬懷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跡。
1.2參觀黃家壩暴動烈士紀念碑
下午,來到黃家壩暴動烈士紀念碑。1931年11月,在潁上縣委、鳳臺縣委和壽縣的游擊隊員的幫助下,黃家壩山區的貧苦農民發動了一場規模較大的暴動。在同地主的艱苦斗爭中,由于人數上的劣勢,叛亂以少勝多而以失敗告終。其中,唐志遠,程東方,曹鼎,黃子珍等83名先烈犧牲。為紀念黃家壩起義,發揚革命的革命精神,潁上縣于一九八九年立碑紀念黃家壩起義的先烈。碑身兩邊形似兩柄巨劍,中央形似一柄長槍,頂端形似一塊燃燒著的巖石,既反映了當時的騷亂,又具有鮮明的紀念意義。我充滿敬畏之心緩步繞行,瞻仰烈士紀念碑,高聳的紀念碑時時刻刻傳達著先烈們舍生取義、不屈不撓的革命精神。
因為有了傳統,所以歷史是永垂不朽的,因為有了繼承,所以有了不朽的精神。在“紅色足跡”上,我們不僅能親身體會到那段波瀾壯闊的光輝歷史,還能更清楚地了解到,建立一個紅色政權、建立一個新中國、建立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是多么的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