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國為胸懷,紅色文化如星引
戰場泊村擁有革命文化濃厚的紅色文化,并因此走上紅色文化帶動當地相關產業發展的文化振興之路。為了深入了解鄉村振興戰略在不同地區的推進效果與開展策略、了解鄉村振興戰略對于地區發展的切實作用,曲阜師范大學“黑墨成文,綠野振興”實踐隊于12月31日赴山東省海陽市戰場泊村進行實地走訪調研,并深入調查分析當地紅色文化與鄉村振興發展現狀。
歷英雄舊路,革命偉業振人心紅色文化對于人民大眾,是有力的思想武器。作為自明朝起便成為兵家必爭之地、在新中國建立中又發揮人民智慧、軍民團結一心共同奮戰的戰場泊,更是擁有著豐富的紅色文化歷史積淀。在本次實地調研訪談中,實踐隊員們真切感受到了紅色文化的激昂與革命英雄的英勇無畏。為了對舊時浴血奮戰的抗戰將士紀念緬懷、激勵后人,當地建造了“八路軍膠東軍機機關舊址紀念館”,展示了八路軍抗戰奮斗的光輝歷史,以及戰時軍民情深和膠東子弟兵的英勇戰績,成為特色鮮明的優秀紅色教育基地。

圖為八路軍膠東軍區機關舊址紀念館前的雕像。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張儷馨 供圖
軍民魚水一家親。在實踐隊員走訪當地村民時,遇到了一位年逾古稀的戰事親歷人。提及過往,老人的眼里依舊閃爍著清亮的微光:“那個時候,窮啊,還危險,你不知道什么時候就來了鬼子兵。我們那時候幫著軍隊送物資,那么吃緊的時候哪來的物資?都是家家戶戶把自己的棉被棉襖和糧供出來的。”生活在和平時代的我們很難想象炮火紛飛的年代究竟過著什么樣的生活、舍身為國視死如歸又需要多么強大的勇氣和決心,但先輩的血汗足以將在烽火四起里依舊忠國衛國的精神品質深嵌于每個人心底。
看今日村落,人民生活喜開顏在紅色文化的帶動發展之下,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得到飛躍提高。2014 年,八路軍膠東軍區機關舊址及許世友將軍在膠東紀念館景區正式開放,成為國家 AAA 級旅游景區、紅色旅游經典景區。當年破舊的平房翻蓋一新,青瓦白墻下窗明幾凈、布局協調,基礎設施條件也有了明顯改善。在走訪過程中,隊員們看到村落居民區中還有健身設施器材和舞臺。工作人員笑著介紹,在暖和些的時候,許多村里人都會來小廣場上鍛煉、閑聊,村委會也會定期組織演出活動,大家都很捧場。

圖為戰場泊村居民區部分地區概況。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張儷馨 供圖
誠然,當地的經濟狀況發展迅速,但與大城市相比還是相差甚遠。村中青壯年一代大多出去打拼,因此空巢老人不在少數。在村中專門建立活動平臺后,老人們都聚到一起,平時嘮嘮家常、偶爾看看演出,精神生活明顯豐富起來,兒女不在身邊的孤獨也得以緩解。我們外出學習、工作難免離開父母長輩,但他們對我們的掛念始終是心歸之處。這些老人的境況也讓我明白,無論走出多遠,都要記得常回家看看。
發展新格局,一三產業共聯動“海陽蘋果好,經‘嘗’忘不了。”走訪過程中我們發現,在海陽的路旁,宣傳海陽蘋果的廣告幾乎處處可見。海陽人并沒有辜負這一片綠水青山,當地處處可見大片的果樹林。果樹易招蟲害、需水量大、收獲難度也高,大片的果林背后是無數汗水的努力。我也從其中感受到了辛勤勞作之不易,更激勵了我扎實苦干、砥礪奮進的決心。
只是,當地市場范圍并不廣闊,早年間大多將蘋果賣給工廠,利潤極低。轉變,來自紅色文化產業的發展帶動。當地與壽光蔬菜公司合作供采購商訂購外銷,剩余原料則外包給青島食品加工公司加工成農副產品,景區對外銷售。品牌效應與景區市場的雙向帶動下,傳統產業成為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民的“致富法寶”。我也從中學習到,僅有原始基礎是遠遠不夠的,一定要找到足夠亮眼的招牌和接收的渠道,才能更好地發揮優勢長處。


圖為關于戰場泊紅色文化帶動農副業調查數據統計。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張儷馨 供圖
發展之路長且艱,還需我輩共獻力。在這一趟實地探訪之路中,我看到了先人光前裕后的民族大義,看到了今人吃苦耐勞創造的美好圖景,更看見了在黨的領導下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對于人民生活翻天覆地的改變。我輩青年郎,曄曄若朝陽,更應背負起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的歷史重任,用奮斗,開辟屬于我們的光輝未來。(通訊員 張儷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