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移‘市’異—山東濟寧市實地調研為了讓更多人關注家鄉的變遷,并致力于推動家鄉進一步發展,山東大學控制學院“時移‘市’異”社會實踐團隊選擇“家鄉變遷”這一社會話題進行實踐,聚焦家鄉吸引力不足的問題,喚醒年輕人對家鄉未來發展的重視,并對比不同地區的變化從而吸取先進經驗。此次“時移‘市’異”實踐活動,我選擇了家鄉山東省濟寧市作為實踐活動地點。濟寧位于山東西南部,東鄰臨沂,西與菏澤接壤,南靠棗莊和徐州,北與泰安交界,全市總面積1.1萬平方公里。 濟寧歷史文化悠久,是東夷文化、華夏文明、儒家文化、水滸文化、運河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人文初祖黃帝和儒家至圣孔子、亞圣孟子、復圣顏回、史家左丘明皆出生于此。元明清時期,濟寧成為京杭大運河沿岸重要的工商業城市。
交通基礎設施方面,濟寧市已建成“三縱三橫”的高速公路網,高速公路通車里程439.2公里,實現縣縣通高速,濟寧城區到各縣(市、區)全部由二級以上公路相連接。初步
形成干支成網、暢通高效的“一干兩線八支”京杭運河航道網,航道通航里程1100余公里,其中高等級航道331公里。全市現有2條高速鐵路、4條普通鐵路,全市鐵路總里程達到462公里,其中,普通鐵路370公里,高鐵91公里。
城市綠化方面,濟寧市中心城區綠化三年建設計劃實施以來,中心城區累計完成綠化項目187個,新增綠化面積800余公頃。目前,建成區建有各類公園綠地90余個,其中超過10公頃以上的公園綠地19個,建成區總綠化面積為8678.70公頃,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7.44平方米,綠化覆蓋率、綠地率分別為43.06%、39.14%。
教育文化方面,濟寧市基礎教育穩步發展,教育教學質量持續提高,高考錄取人數位居全省前列。學前教育三年毛入園率2020年提高到90%以上,普惠率達到86%,義務教育鞏固率從2015年的97%提高到2020年的99%。職業教育改革發展取得積極進展,基礎能力建設和技能人才培養水平逐年提高,公辦中等職業學校全部達到合格學校標準,建成國家和省級示范校4所、省級規范化學校10所。教育群眾滿意度進入全省第一方陣。
實踐活動中,我對濟寧市近年來的城市變遷進行了實地調研,通過實地走訪、查閱地方志等方式了解濟寧市近幾十年的發展變遷,了解當地獨特的人文底蘊與城市個性,同時走訪了解當地基礎設施近些年來的變化,并以調查結果為依據進一步在市民中開展宣傳。具體詢問當地人或相關工作人員,從基礎設施建設、文化變遷、生活水平變化等多個維度了解廣大居民們對城市發展的態度及認知。實地考察城市現狀,同時盡最大努力找到以前的資料,對相關變化進行對比、分析。
通過本次實踐活動,我對家鄉濟寧近年來的城市變遷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應當重視家鄉發展,在城市變遷的過程中尋找方法積極推動文化產業落地,補充完善城市功能,讓珍貴、獨特的城市記憶永久保留下去,作為養料“滋補”城市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