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23-24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樹立大食物觀,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多途徑開發食物來源。為深入了解現代設施農業發展現狀,探討大食物觀背景下人們膳食結構的變化,2023年1月1日曲阜師范大學地理與旅游學院“食”得初心實踐隊赴濰坊市壽光市田柳鎮開展系列實踐活動。
科技助力 農興業旺 壽光市農夢家庭農場里是蔬菜大棚技術日趨完善,種植技術不斷精進的地方,是農業發展較好較快的地區。經過采訪與了解,這里的新式大棚一改過去老式大棚的落后,過去的大棚種植多屬于個人承包,沒有規范的技術,模式相對較小。在經過老式大棚的重建后,大棚種植規模更大,用藥技術更加規范,因農藥而出現的污染問題得到集中處理,一體化生產效果顯著,技術問題不斷規范。先進的技術水平對農業的現代化發展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直升機大面積噴藥、自動式噴藥、滴灌、機械式灌溉、卷簾機等現代化農業技術的使用不僅釋放了勞動力,減輕了農民的負擔,更有利于提高農業生產的效率。壽光市蔬菜大棚的技術優化使壽光市蔬菜在全省乃至全國都有著十分強的競爭力,壽光市也獲得了“菜籃子”的稱號,現代技術的應用對于推動現代化農業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蔬菜瓜果種植技術的提升響應著大食物觀的號召,多種多樣的蔬菜瓜果不斷豐富著百姓的飲食。
圖為農業大棚
產業助推 均衡營養在走訪了當地的百姓們后,隊員們發現人們飲食的變化可以說是非常大。蔬菜大棚的發展帶動著經濟水平的提高,更為人們的生活水平提供了保障。當地百姓描述道“20年前,過年能吃上一頓蒸白面饅頭就很好了,吃頓肥肉都要搶,平時就是挖野菜吃。”而如今,大棚中種的蔬菜水果種類豐富,基本能實現自給。實踐隊員也了解到,村民們經常會去趕集,購買肉類,平時都會注重葷素搭配。有的村民說道,“孩子正是長個子的年紀,我每天都會給他喝牛奶補充蛋白質,肉類蔬菜也是經常搭配著吃,還有魚蝦什么的”百姓們的生活已經從過去吃煎餅配咸菜轉變成了現在肉奶蛋菜均衡搭配,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日益提高。“老百姓的食物需求更加多樣化了,食譜多樣化,食物供應多樣化,人類能以更加廣闊的視角開發食物資源。”
圖為實踐隊員采訪當地農民
產業融合 持續發展 30多年來,壽光市成為從“一棵菜”走向“健康菜籃子”的蔬菜集散地,壽光市以蔬菜產業為龍頭的農業發展呈現出持續向好的態勢。為保障蔬菜產業可持續發展,壽光市政府通過推廣水肥一體化,酵素技術等技術,嚴抓蔬菜質量安全問題。且根據當地牲畜飼養人員的描述,隨著蔬菜產業的興旺,對肥料的需求大大增加,因此,飼養豬羊雞鴨這類牲畜的商戶也不斷增多,實現專買專賣,利用牲畜的糞便肥田,以糧供應牲畜生長。這樣一來,更有利于實現可持續發展,“形成同市場需求相適應,同資源環境承載力相匹配的現代農業生產結構和區域布局。”實現向國土要食物,推動食物供給由單一生產向多元供給轉變。
當今中國處于世界未有之大變局中,我國在確保糧食供給的同時,保障肉類,蔬菜,水果,水產等各類食物的有效供給顯得十分重要。百姓食物需求多樣化,注重膳食搭配,從“吃得飽”到“吃得好”再到“吃得健康”正是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的體現,也是樹立大食物觀的意義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