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千百年的歷史沉淀,鑄就了閩都獨具特色的古厝建筑。居住這片福地上勤勞智慧的福州人民,也以各種形式傳承和演繹著飽含閩都基因的福文化,表達著對“福”的的向往與追求。閩都古厝的裝飾藝術(shù)、建筑布局處處透露著閩都人民對“福、祿、壽、喜、財”的“五福”內(nèi)涵的向往。
咫尺之間,別有洞天。一如中國山水畫中的留白,一方小小天井,既能起采光、通風(fēng)之用,又讓住宅樂趣橫生。在長樂九頭馬民居中,天井是一大特色。四面雨水順著屋頂流入堂前,有“肥水不流外人田”、“四面財源滾滾流入”的聚財之意,可謂福從四面而來。“八仙過海各顯神通”,閩都人民將八仙和八寶雕刻于堂內(nèi)八卦形柱礎(chǔ)石上(見圖1),表現(xiàn)出對“福氣”孜孜以求。
百歲百格,福壽綿長。在陳氏五樓正門三步之內(nèi),迎面而來的是一尊寬厚木制屏風(fēng)(見圖2),頂端高置百個金錢格鏤空木雕。這屏風(fēng)有擋煞氣、納福氣、聚元氣等風(fēng)水寓意,屏風(fēng)內(nèi)坐,也意為“尊貴富足在門內(nèi)”。福州話中“三”的發(fā)音同“上”,樓內(nèi)臺階均為三階(見圖3),故意味著“扶搖直上,步步高升”。灰青色瓦筒端頭是燒藍琉璃瓦頭(見圖4),鐫刻“長生”、“未央”、“千秋”等變形字體,寓意著人們對“長壽”與“康寧”的期盼。
金榜題名,一舉高中。二梅書院的原主人林氏將書房設(shè)于住宅正中心,以期家中子弟能夠在靜雅腹(福)地之中,一心只讀圣賢書,一舉奪得金榜名。園墻頂部繪有二甲傳臚的吉祥圖紋,主繪兩只蟹,而蟹螯分別鉗住一蘆葦,諧音二甲傳臚(蘆),也有一舉奪魁之意。
福建,福州,一方納百祥、聚萬福的土地。隨著歷史長河滾滾東去,“福”文化的基因已經(jīng)融入到福州古建筑的基因之中。每一個庭院皆可望見“仙鶴、馬上猴、小鹿、喜鵲”“杜鵑、牡丹、菊花、冬梅”等動植物的建筑設(shè)計。身居于這靜雅庭院,便已沁潤于“福”中。透過這些歷經(jīng)風(fēng)雨的古建,我們好似一眼望穿了往昔的福州人們對于“何以往福”的所有念頭,而今日的福州人們依舊是“居于福中福,造得福新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