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響應團中央大學生“三下鄉”活動的號召,了解鄉村振興工作推進情況,探尋政策、科技、文化作為鄉村振興戰略持久動力所帶來的成效,在實踐中增強知農愛農情感,錘煉強農興農能力,山東理工大學農業工程與食品科學學院“情系三農,振興鄉村”實踐團七月赴臨沂市平邑縣開展了為期兩周的社會實踐。
鄉村研學---政策布局指引鄉村振興方向
實踐團來到山東省鄉村振興示范村---平邑縣溫水鎮永西村,受到溫水鎮團委書記劉美、駐村第一書記孫德忠的熱情接待。實踐團參觀了永西村鄉村振興發展陳列館,深入了解溫水鎮鄉村振興政策上的總體布局與規劃,學習溫水鎮鄉村振興工作成果與寶貴經驗。在鎮政府與村委支持下,實踐團就鄉村生態文明建設開展鄉村振興助力活動,制作垃圾分類宣傳片,幫助村民學習垃圾分類知識;開展食品安全與衛生宣講,提高村民健康與衛生意識。實踐團深刻學習了組織振興與政策引導在鄉村振興工作中的積極作用,為后續調研工作打下基礎。
校地合作---科技轉化提振鄉村振興動力
實踐團來到平邑科技創新產業園就當地特色企業發展情況進行參觀調研,產業園展示科研技術落實到鄉村振興建設的范例---ETH后熟技術,實踐團帶來農工學院食品系主任郭衍銀老師“果蔬氣調保鮮技術”研究成果,雙方進行對比交流。為促進高校科研成果產業化,以科技力量助力鄉村振興,山東理工大學農工學院與平邑科技創新產業園就建立產學研基地達成共識,為拉動高校優秀科研成果與鄉村振興工作相融合做出貢獻。
紅色傳承---文化宣傳拓寬鄉村振興道路
實踐團抓住平邑豐富的文化資源,選取九間棚等紅色景點進行參觀學習,采訪了赴越抗美退役老兵張正全,并結合烙畫葫蘆非遺文化、槐文化等文化亮點為主題拍攝了短視頻宣傳片,抖音播放量2.2萬。選取沂蒙紅嫂方蘭亭的故事改編成劇本進行演繹,并在抖音短視頻平臺播放,得到臨沂團市委肯定。實踐團充分認識到弘揚民族文化,打造特色鄉村振興品牌,是新時代鄉村振興事業全面推進的必然動力。
本次社會實踐,實踐團全體成員結合所學知識腳踏實地、不畏艱苦,為促進鄉村振興貢獻青春力量,提升自身綜合素質與能力的同時,也深刻感受到黨的領導下中國農村的歷史性巨變,更加堅信鄉村振興前景無比光明。
作者:劉夢雨 楊家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