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美好佳節有約,與傳統文化相伴,與古代文明對話。9月11日,來自“全國文明校園”長郡中學2216班的同學們步入長沙簡牘博物館,在這里探尋簡牘的演化與發展的歷程,品茗傳統文化的多姿多彩。
長沙簡牘博物館是國內首座集簡牘收藏、保護、整理、研究和陳列展示于一體的現代化專題博物館。里面收藏有14萬余枚三國孫吳時期紀年簡牘和2萬余枚西漢初年紀簡牘。另外,青銅、漆木、書畫、金銀等其他臧品約3500件。
簡牘博物館講解員熱情接待了2216班的同學們,并用通俗易懂、生動有趣的語言,深入淺出講述了古代簡牘制作、書寫等知識,并介紹了漢代時期簡牘上所記載的經濟、賦稅、戶籍、司法、社會生活等知識內容。在講解員的娓娓道來中,同學們仿佛打開了厚重史冊,穿越了歷史時光,重溫了一幕幕朝代興亡與更迭下的南國往事。
參觀結束后,同學們饒有興趣的進行了簡牘制作和書寫的實踐體驗。《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琵琶行》……正值中秋假期,大家紛紛在簡條上書寫與中秋、與圓月、與團圓有關的詩句,再用絲線捆扎聯結,制作成冊,從中感悟古代人民獨特的智慧。
2216班班主任肖芳表示,簡牘作為兩漢時期湖湘文化的獨特文字載體,其誕生、演化與發展也是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生生不息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本次社會實踐活動,同學們尋找到了民族的根,也尋找到了民族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