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實踐背景
塔里木大學秉承紅色傳統,不忘初心,用胡楊精神育人,胡楊是一種耐旱、頑強的樹木。胡楊體現了“艱苦奮斗、自強不息、扎根邊疆、甘于奉獻”的精神。這也是兵團精神在塔里木大學的集中體現。面向全國31個省區招生,現有全日制在校生19640余人(內地生源近40%),研究生1068人,博士生27人。塔里木大學以培養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住、干得好的應用型人才為歷史責任。建校以來,培養輸送了近7萬名畢業生,就業率連續10年排在自治區高校前列,畢業生中85%扎根新疆,68.5%植根南疆,52%內地生源留疆工作。他們為新疆特別是南疆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民族團結、維穩戍邊等作出了突出貢獻。
目前,全球共有6.5億殘疾人,約占世界總人口的10%,有80%分布在發展中國家,中國也不例外。2021年中國殘疾人總人數已達到8502萬左右,而在其中又有6%的人為兒童。這些天真的孩子也許看不見,也許聽不到,也許以輪椅和拐杖代步,也許表現遲鈍、癡呆我們生活中有一大群這樣的孩子,因為先天或者后天的原因,有的看不見鮮花和美景,有的聽不到歌聲和歡笑,有的無法開口說話,有的行走不便,有的先天性智力殘疾這便是一個特殊群體-——殘疾兒童。
二.實踐目的
塔里木大學建校以來,將胡揚精神塑造成學校的內在品格,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為穩疆、興疆、固邊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撐和保障。塔里木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團隊“星胡楊關心關愛教育幫扶團”去到了喀什市啟智康復中心,進行為期二十天的社會實踐活動。通過上課、故事會、看電影、做手工、舉辦小活動等多種方式,融入特殊兒童的世界,走進特殊兒童的身邊,希望能和他們做朋友,力所能及的幫助星星世界的孩子學習,通過媒體平臺宣傳提高社會對他們的關注度,同時鍛煉他們的綜合社會實踐服務能力。通過本次關心關愛教育幫扶兒童活動,希望能進一步學習和弘揚紅色精神、胡楊精神、兵團精神、老兵精神、屯墾戍邊精神、奧運精神,鼓勵小朋友們向榜樣們學習,弘揚中華民族優良傳統,一起學習黨史、國史、共青團史、屯墾戍邊史,助力兒童們勵志成長成才,和他們一起共同向榜樣學習。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擔當起時代賦予我們的職責和使命,樹立遠大理想,把個人的前途同國家命運緊密聯系在一起,為早日實現振興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三.時間安排
7月1日
早上抵達目的地,安排住宿與吃飯。熟悉環境,場地,人員交流。與聯系好的康復中心負責人見面開會交流,探討具體工作內容,取得一個合理的日志安排。對此次活動展開討論,確定,全體人員參加會議。
7月2日
熟悉服務的環境,對志愿者進行助教培訓,明確助教的工作內容,并分配每位志愿者一個老師,志愿者幫助老師做一些教學內容。志愿者跟隨老師進班,了解班級情況,并做出相應的方法,配合老師教學與管理。
7月3日
經過洽談之后,與喀什市啟智康復中心成立實踐基地,由鄧利軍老師代表塔里木大學與喀什市啟智康復中心負責人王曦成立實踐基地,并舉行掛牌儀式。
7月4日
“共唱一首歌”主題活動
帶領小朋友們一起合唱歌曲《我和我的祖國》,把個人的前途同國家的命運緊密聯系在一起,勇擔歷史使命,與祖國和時代一起成長、進步。
7月5日
“共跳一場舞”主題活動
上午配合老師的教育教學工作,下午進行助教活動匯報演出,并與康復中心的老師孩子一起合影留念
7月6日
“我心中的世界,共畫一幅畫”主題活動
組織“我心中的世界”繪畫活動,并進行展出,并為作品優秀的孩子們頒發獎品。
7月7日
“喜迎二十大,青春獻給黨”主題活動
志愿者配合老師正常教學工作,幫助孩子們學習知識,學習“迎接二十大,永遠跟黨走”的精神,看建團一百周年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作為青年,我們應該立足本國的基本國情,關注世界共同問題,自覺投身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建設,抓住機遇、迎接挑戰,擔當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習的使命。
7月8日
“共學黨史、團史、屯墾戍邊史、塔大校史”主題活動
和小朋友們講黨史、團史、屯墾戍邊史、塔大校史、老兵故事和胡楊精神,講述塔里木大學的教學歷史傳承精神。身為青年的我們要樹立遠大理想,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擔當起時代賦予我們的職責和使命。
7月9-13日
到達廣場開展“關愛星星孩子”的主題宣講
在康復中心學習特殊兒童相關知識,并在廣場上開展主題宣講,積極響應國家關心關愛特殊兒童的相關政策,提高社會對他們的關注度。
7月14日
“紅色故事我來講”主題活動
和孩子們分享紅色故事,一起講述紅軍長征的歷史,分享自己知道的英雄故事。身為當代青年的我們必須從現在做起,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大力發揚自強不息,艱苦奮斗精神、中華民族精神以及創新精神。
7月15日
“共看一場紅色電影”主題活動
志愿者配合老師日常教學工作,組織孩子們觀看愛國影片,對前7天的工作進行總結,提出在助教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并及時與康復中心負責人溝通。
7月16日
“大手拉小手,向榜樣學習勵志夏令營”戶外主題活動
組織孩子們進行戶外活動,共同分享榜樣故事,向榜樣們學習,體驗戶外生活,在公園等地方進行野餐活動。在活動結束后進行召開團隊會議總結活動。
7月17日
“傳統文化我來學,共讀一本書”主題活動
志愿者配合老師正常教學工作,幫助孩子們學習傳統文化、學會閱讀,選擇一本自己喜歡的書籍,進行誦讀和分享。
7月18日
“學習殘奧精神,共同參與趣味運動”主題活動
志愿者配合老師的教學工作,了解孩子們的生活。觀看北京殘奧會,在康復中心舉辦一場小型趣味運動會,讓孩子們感受運動的魅力,向榜樣學習,勵志成長。
7月19日
“給我一個擁抱,讓我走進你的世界”主題活動
和每一個小朋友擁抱,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成為他們的朋友,給予他們溫暖,幫扶兒童茁壯成長、快樂學習、感受關懷、提升幸福感。并接受喀什市融媒體中心的采訪。
7月20日
“和星星說再見”
與康復中心負責人進行座談會,對助教工作進行評價,與康復中心的孩子老師告別。收拾行李回到家鄉后撰寫新聞及活動總結。
四.實踐內容
(1)以給我一個擁抱開始,走進星星的世界。
實踐團來到喀什市啟智康復中心,喀什市啟智康復中心的創辦初衷是由于針對腦癱兒童和殘疾兒童的機構很缺失,希望新疆的特殊兒童們可以及時地、就近地得到科學的康復?祻椭行拇蟛糠侄际0-6歲的小朋友,中國政府為這些小樹苗們提供長達六年的免費治療以及后期的康復訓練。塔里木大學的胡楊學子們在感受到黨和國家的關懷之后,希望能夠把這份關懷傳遞給更多的人。胡楊學子們為這些特殊小朋友帶來了一份特殊的禮物——紅領巾。
希望這些生來就不平凡的小朋友們在感受到紅領巾之后能夠在不久的將來,一步一步從少先隊員開始到團員最后成為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沐浴在祖國的春風中。同時為了進一步拉近特殊兒童們和實踐團隊成員的關系,胡楊學子們還舉辦了共跳一支舞主題活動,希望能在歌聲和舞蹈中與小朋友們成為朋友。
(2)用畫作橋梁,了解“星星”的世界
為了更深入地了解特殊兒童的世界,了解特殊兒童的心理,實踐團隊舉辦了“畫出我心中的世界”主題活動,據相關調查了解,繪畫對孩子的成長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兒童繪畫可以反映的是兒童認知的過程,兒童繪畫的實質是兒童的自我表現,是兒童的一種游戲,兒童把繪畫作為他們游戲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其基本功能是在于啟迪兒童的心智和情感,是研究兒童心理發展過程的一個很重要的途徑。
同時還舉辦了傳統文化我來學,共讀一本書主題活動,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成果根本的創造力,是民族歷史上道德傳承、各種文化思想、精神觀念形態的總體。學習中國傳統文化,一方面可以增加對歷史的了解、對文化的了解,豐富自己的知識面,再者也可以培養民族自豪感和增加民族凝聚力,萬物的發展都有相通之處,數千年的文化史,也是中國人數千年的思想和行為演變史,以史鑒今,可以提高我們的思想深度和廣度?梢詫W習古人的聰慧,對待錯誤吸取當為借鑒。
(3)以歌唱的形式,喜迎黨的二十大
為引導和幫助廣大青年學生上好與現實相結合的“人生第一課”,在社會課堂中“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堅定信念聽黨話、跟黨走,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2022年7月4日,塔里木大學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團隊“星胡楊關心關愛教育幫扶團”積極響應黨的號召,于喀什市殘疾人聯合會康復中心開展“共唱一首歌”活動。
同時還在喀什市啟智康復中心學習黨的二十大。社會當中的孩子可以通過學校教育來了解黨的二十大,然而啟智康復中心的孩子由于一直在中心治療通過我們的宣講來認識黨的二十大。我們以另一種方式讓他們認識到外面的世界。在啟智康復中心工作期間,認識了很多小朋友,他們雖然殘疾但是并沒有放棄生活,他們眼里充滿了光,他們禮貌、懂事、可愛、聰明。他們雖然被眾多人遺忘,但埋沒不了他們天使般的善良。他們緊緊握著我們的雙手,我們是他們在大海上的燈塔指引他們前進的道路,幫助他們康復。“星胡楊關心關愛教育幫扶團”希望在此次活動中能夠幫助更多的殘疾兒童認識并了解二十大。弘揚偉大建黨精神、發揚自我革命精神、發揚歷史主動精神。
(4)把歷史當做書,播種紅色精神
為了宣傳黨的百年歷史征程和團的百年成就,學習兵團精神以及塔里木大學的胡楊精神。2022年7月8日,星胡楊關心關愛教育幫扶團在喀什市啟智康復中心成功舉辦了“學習‘黨史團史,屯墾戍邊史,塔大校史’主題活動”。我們向他們講述黨和團的故事,讓他們知道建設國家的不易;向他們講述兵團史,讓他們理解發展新疆的不易;講述塔大校史,讓他們學習一下塔里木大學中的胡楊精神。同時也舉辦了“我知道的英雄小故事”分享會,和康康復中心的特殊兒童們一起分享自己知道的紅軍故事,一起向榜樣學習。
(5)開展“走進星星的世界”宣講,提高社會的關注度
為了讓社會上更多的人了解特殊兒童,關心關愛他們的成長,讓特殊兒童走進大眾的視野。2022年7月14日,塔里木大學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團隊“星胡楊關心關愛教育幫扶團”于喀什市人民廣場進行主題宣講活動。
大部分都人對于殘疾兒童的了解少之又少,只知道最常見的肢體殘疾。但是真正殘障兒童是指在精神,生理,人體結構上,某種組織,功能喪失或障礙,全部或部分喪失從事某種活動能力以致影響其日常生活和社會參與的兒童。但可以肯定的是,國家并不沒有拋棄他們,而是努力讓他們過上和正常人一樣的生活,專門拿出專項資金解決他們的問題。我們要感謝國家沒有拋棄他們,我們也要努力盡到我們應該盡到的社會責任,發揚光大中華民族扶危濟困的傳統美德。
然后我們實踐隊成員通過一些圖片的形式向大家展示了特殊兒童的生活狀態和治療服務通過語言配合視頻敘述一些特殊兒童的親身經歷,將這些真實地展現給大家,讓人們以另一種形式親眼看到現場最直接的情況等等。此過程給大家帶來了不一樣的視聽。我們實踐隊隊員相信這次宣講一定會讓更多的人關注到特殊兒童。 最后我們應該大力弘揚人道主義精神,倡導扶殘助殘的良好社會風尚,營造文明進步的社會環境,這是一個崇高而又光榮的事業 ,是人類進步和 正義的事業。開展此次宣講 希望使人們改變對殘疾人的態度,并消除影響殘疾人充分參與到生活各個方面中來的障礙,真正做到無差別對待,社會和諧。
(6)開展小型趣味運動會,學殘奧精神
為了鼓勵特殊兒童們不拋棄、不放棄,助力特殊兒童勵志成長成才。實踐團們帶領小朋友一起觀看了殘疾人奧運會,一起學習殘奧精神。為了讓小朋友們更加深刻地體會殘奧精神,實踐團們舉辦了向榜樣看齊,小型運動會。從過獨木橋、小型攀巖等到搶凳子、踩氣球、拔河、大舞蹈等令人目不暇接的游戲,胡楊學子們與康復中心的老師以及家長孩子們一起伴著歌聲起舞、伴著歌聲游戲,在讓小朋友們感到快樂的同時勵志成長
同時隨著時間的流逝,塔里木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星胡楊關心關愛教育幫扶團”三下鄉社會實踐團隊在喀什市殘疾人聯合會康復中心的志愿服務活動已接近尾聲。7月20日,星胡楊關心關愛教育幫扶團的隊員們為這些特殊兒童們開展了“和星星說再見”文藝匯演主題活動。首先出場的節目是由康復中心及胡楊學子共同帶來的舞蹈《喀什葛爾》,緊隨其后的小朋友的舞蹈、老師們的《拉卡拉卡獨木》、胡楊學子的《禮儀之邦》、《隱形的翅膀》等7個節目將文藝演出推向一個又一個高潮,現場笑聲不斷、喝彩難停。每一個節目的末尾,主持人都會開展“我最了解黨”競答活動,最后演出在喀什市殘疾人聯合會書記阿依努爾的致辭中落下帷幕,整場演出創意新穎,精彩紛呈,充分展現了新時代胡楊學子以及喀什市新時代人民的風采。
五.實踐成果
(1)感悟塔里木大學“用胡楊精神育人,為興疆固邊服務”的使命初心
實踐團成員通過了解塔里木大學60多年為祖國邊疆培育了一批批扎根邊疆、獻身邊疆的有用人才通過切實體會到喀什市啟智康復中心進行實踐活動,塔里木大學不僅僅在于它作為一所人才培養高校的重要性,更在于它在發揮維穩固邊、建設新疆的特殊作用。
(2)堅定團隊成員不怕吃苦的理想信念
和小朋友相處,和星星的孩子相處是一件非常榮幸的事情,在本次活動中我們不僅能夠學習到一些相關的知識,還能鍛煉自己的能力。通過三下鄉更能讓我們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克服極端急躁的情緒。一張張稚嫩的小臉,一雙雙清澈透亮的雙眸,一顆顆純真質樸的心靈,這個暑假,因為有三下鄉活動而更加有意義。
(3)將胡楊精神進一步宣傳
和小朋友們講黨史、團史、屯墾戍邊史、塔大校史、老兵故事和胡楊精神,講述塔里木大學的教學歷史傳承精神。身為青年的我們要樹立遠大理想,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擔當起時代賦予我們的職責和使命。
(4)力所能及地幫助特殊兒童們,提高社會對他們的關注度
調查研究顯示,有12.71%的受調查者周圍有智障兒童,有84.79%的人周圍沒有智障兒童。還有2.5%的受調查者表示不清楚。社會關注度方面,對于是否關注過智障兒童,或是從電視、雜志等媒體關注過智障兒童的有33.13%的受調者表示關注,而不太關注和沒看到過的占57.5%和9.37%。僅有兩成的受調查者非常了解本市的培智學校和全國助殘日。大多數市民對于智障兒童的關注不多,社會對于智障兒童關注以及助殘的宣傳力度也亟需加強。智障兒童作為一種特殊的弱勢群體是我們社會大家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不斷變化的社會中,僅憑借一腔熱血有時不能應對層出不窮的問題。目前大家對關愛智障兒童的熱情較高。長期的隔離環境可能使智障兒童脫離社會生活,我們想盡自己的一份力,為智障兒童送去一份溫暖。
(5)傳揚紅色精神
我們作為青年大學生,國家在黨的領導下進步和發展速度飛快,我們新一代青年不能忘記共產前輩對我們國家所做出的犧牲和貢獻所以宣傳紅色精神。通過本次實踐活動進一步學習和弘揚紅色精神、胡楊精神、兵團精神、老兵精神、屯墾戍邊精神、奧運精神,鼓勵小朋友們向榜樣們學習,弘揚中華民族優良傳統,一起學習黨史、國史、共青團史、屯墾戍邊史,助力兒童們勵志成長成才,先成為一名少先隊員,然后是共青團員、共產黨員,和他們一起共同向榜樣學習。身為青年學子的我們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擔當起時代賦予我們的職責和使命,樹立遠大理想,把個人的前途同國家命運緊密聯系在一起,為早日實現振興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六.實踐感悟
在整個實踐過程中,隊員們體會到塔里木大學“用胡楊精神育人,為興疆固邊服務”使命初心,感受了扎根邊疆不畏艱苦、建設家鄉的家國情懷,了解了目前特殊兒童以及殘疾人群體的生活現狀,以及目前面臨的困境。實踐已告一段落,但事件的意義不會就此止步,學習也不會就此結束,留給大家的記憶卻永不消逝?傆幸环N精神永遠不滅,總有一種敬佩油然而生,總有一種感動心潮澎湃,總有一種激勵催人奮進。此次實踐學習正是大家大學生活中催人奮進的一面,也會對日后的大學生活有著積極深遠的影響。大學校園就像一個小的社會,但始終也只是像。這一次的社會實踐有點像是一次下水。“不下水是永遠學不會游泳的”雖然時間不算很長,但卻是一段很寶貴的經驗,這些東西所會給隊員們帶來的隱形的作用卻是其他東西代替不了的。
此次社會實踐活動結束之后,每一個同學都感受頗深,因為比起他們,實踐團的隊員們認為自己已經是非常幸運的了。因為身為青年學子的我們更應該立足本國的基本國情,關注世界共同問題,自覺投身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建設,抓住機遇、迎接挑戰,擔當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習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