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清風,一卷江山,回首往事,無法忘記的是延安十三年,無法忘懷的是數張紙,可能潦草,可能破舊,可能腐爛,卻在延安為中國革命點亮了熠熠生輝的燈塔,指明了星光璀璨的道路。在那段艱苦卓絕的革命歷程中,寶塔光輝,照耀未來。
(延安寶塔)
漫漫中華五千年歷史的長河,中華民族在偉大的創造中孕育出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開放為核心的時代精神,二者共同構成了中國精神,其中延安精神作為中國共產黨精神譜系中的一股重要的精神力量,推動了中國革命的前進步伐。20世紀30年代,當紅軍將士高舉井岡山的大旗,點燃革命的圣火,經過二萬五千里的長征的浴火重生,1935年10月,中國共產黨扎根陜北延安,在這里,他們歷經十三載,在拯救民族于危難和人民解放之火熾中創造了輝煌的的奇跡,延安精神也由此誕生。三年的孕育,七年的形成,三年的成熟,十三載春秋,五千個日夜,記錄的不僅僅是革命的火把在延安大地上熊熊燃燒,更是見證了中國共產黨人攜手并進,積極探索中華民族未來發展道路的偉大征程。
1935年10月到1938年9月,中國共產黨人吸取“一次革命論”和“二次革命論”的失敗教訓,在迷茫中,在探索中,毛主席明確提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時代命題,在這三年中,也涌現出了很多革命戰士,其中,偉大的國際主義戰士白求恩打破國家邊界,踐行“醫者仁心,救死扶傷”的使命,積極爭取國際支持以籌建一所專業的戰地醫院,希冀改變邊區醫院“令人震驚”的醫療條件,大幅度降低傷亡率。毛主席在《紀念白求恩》一文中高度贊揚他是“一個高尚的、純粹的、有道德的、脫離了低級趣味的、有益于人民的人。”白求恩精神在延安精神三年孕育期中廣泛宣傳,引起高度反響。1938年六中全會到1945年4月中共七大召開,我們黨在這七年中形成了自立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1939年,毛主席發出“自己動手”的號召,軍民大生產實現了人民和軍隊“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勞作場面,在短短的三年中,三五九旅認真勞作,吃苦耐勞,將荒無人煙,雜草從生的南泥灣變成了“糧食堆滿倉,麥田翻金浪”。“解放軍呀么嗬嗨,大生產呀么嗬嗨”,這首每一個延安人耳熟能詳的《軍民大生產》歌曲是軍民大生產的真實寫照。轟轟烈烈的生產運動不僅促進了延安經濟的發展,也探索出一條新的革命道路,南泥灣精神由此產生,延安精神也初步形成。中共七大的召開,既解決了黨歷史上的重大問題和今后中國革命發展的一系列重大方略,也對延安精神的完善和成熟有著重大的意義。
(張思德像)
張思德,一名經歷過長征的紅軍戰士。他團結戰友,不怕犧牲,任勞任怨,服從安排,吃苦耐勞,舍己為人。1944年9月5日,炭窯坍塌的危急時刻,戰士張思德奮力把戰友推出洞去,將生命定格在了29歲,他用行動踐行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如今,棗園路一處閑靜廣場上屹立著張思德雕像,它不僅僅是對張思德先進事跡的記錄,更是對延安精神的傳承。三年的成熟期,中國共產黨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同人民群眾緊密聯系,將優良作風進一步彰顯,標志著延安精神的成熟。延安不只有一個十三年,還有很多個十三年,延安精神在時代的照耀下熠熠生輝,不斷得顯現出屬于自己的光芒。
時間的塵土終將磨滅戰火的硝煙,空氣中還夾雜著鮮花和泥土的芳香,難忘的歲月孕育出可貴的精神。在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中,偉大建黨精神是源頭活水,延安精神是重要組成部分,二者相互映襯,相互散發萬丈光芒,賡續百年紅色血脈。1921年,一艘小船,一天短會,一個大黨——中國共產黨在浙江嘉興南湖誕生。在艱苦卓絕的革命斗爭中,中國共產黨形成了堅持真理、堅守理想、踐行初心、擔當使命、英勇斗爭、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的偉大建黨精神,這是中國共產黨的精神之源。同時,中國共產黨在探索中創造出了延安精神,其中所包含的理論聯系實際、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和自力更生、艱苦奮斗三大精神在偉大的革命斗爭中被逐步發揚光大。延安是紅色革命的發源地,現在的延安紅色文化深遠,紅色精神已經深入當地老百姓的心中。他們堅信:心中有信仰,國家有希望。
(延安棗園張思德紀念館)
生在紅旗下,長在延安里,身為一名土生土長的延安人,從小在紅色文化的熏陶下,耳聽的是老前輩講述的張思德、謝子長、劉志丹的感人事跡,眼見的是陳列著老一輩奮斗痕跡的紅色革命紀念館,心中懷的是艱苦奮斗和為人民服務的寶貴精神。延安的每一寸土地,都是老一輩革命人用汗水澆灌出來的,而延安精神是在艱苦革命中探索出來的。2020年4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陜西考察時指出:“延安精神培育了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要堅持不懈用延安精神教育廣大黨員、干部,用以滋養初心、淬煉靈魂,從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查找黨性的差距、校準前進的方向。”作為新時代的青年大學生,延安精神于我而言不僅是一種口號,更是一種精神養分,給予我奮斗前進的力量,讓我永懷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向著目標努力拼搏。在這個快速發展,日新月異的時代下,有很多人會認為,我們已經不需要延安精神,延安精神已經過時,難道真的是這樣嗎?不,不是的,延安精神永遠不會過時,永遠指引著我們前行。
我們偉大領袖毛主席曾經說過:“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是歸根結底是你們的”來鼓勵青年。漫漫長征路,巍巍寶塔山,新時代下,延安精神屬于歷史,但也屬于未來,屬于現在。新時代青年應該擔起肩上的責任,弘揚延安精神,勇擔時代使命。作為一名新時代青年,我們應該樹立崇高理想信念,必須堅持艱苦奮斗,弘揚延安精神。歷史證明,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救中國,只有共產黨才能帶領我們走向勝利。青年一代要弘揚好延安精神,跟隨黨的步伐,用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堅定理想信念,努力做到“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弘揚延安精神,必須始終堅持實事求是,理論聯系實際。青年一代要用延安精神堅定信念,堅持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等理論,用理論來指導行為,用行動磨煉意志。弘揚延安精神,必須始終做到為人民服務。青年一代要用延安精神砥礪品格,尤其青年黨員,要加強同人民群眾的溝通,心系人民,服務人民,把“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自己的奮斗目標。弘揚延安精神,必須堅持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青年一代要繼承和弘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始終用黨的奮斗歷程和偉大成就鼓舞自己,迎難而上,在黨的歷史經驗和社會實踐中吸取經驗,學習黨的優良作風,練就扎實學識,錘煉意志品格。青年應該擔負起肩上的重任,為中華民族復興貢獻出自己的力量,為傳承紅色基因,傳播紅色文化做出貢獻。
時代的步伐不會停歇,歷史的長河會留下珍貴的寶藏,延安十三年帶來的是革命的勝利,但前行的步伐不會停止,精神的弘揚和傳承要靠青年,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擔當,國家就有希望民族就有希望有未來。青年應該弘揚延安精神,勇擔時代使命,為中華民族復興之路貢獻出自己的力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前行之路可以照亮,讓紅色之種在青年心中生根發芽,讓延安精神在祖國大地熠熠生輝!
(作者簡介:周珂,女,中共預備黨員,陜西理工大學數學與計算機科學學院,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20級學生,現擔任數學2002班班長。曾獲軍訓優秀學員、2021校級寒假社會實踐“三下鄉”優秀個人,2022校級第二屆秦嶺知識競賽三等獎,校級“數學建模”三等獎等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