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網綿陽7月14日電(通訊員廖開錦)
從六月二十日到六月二十六日,由西南石油大學的志愿者劉汶鑫、汪晗、王豪、廖博、代芮銘、鄭文、 李宏宇、 文星宇、 文澤智、于飛楊、廖開錦組成的綿陽志愿者服務小隊為了豐富自己的課余生活,出于社會對老年人的關心考慮,同時為了出一份作為大學生該為社會出的一把力,嚴格按照學校三下鄉志愿服務的要求,利用暑假的課余時間,在綿陽市雨辰醫療中心(敬老院)加了志愿者服務,在這個烈日炎炎的夏天為老人帶去了一陣陣涼快。
圖為醫療機構門口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王豪 攝
在核酸檢測,資料登記過后,志愿服務就開始了,志愿者們集合在住院部,護士長親切的講解如何在如此炎熱的夏天更好的照顧老人的注意事項,在了解志愿者石油大學來的大學生時,他感嘆道:新青年真是社會的棟梁,志愿者們積極踴躍參與志愿者服務活動的熱心著實讓人感動。這充分體現了西柚學子的綜合素質和社會責任感。之后同學們在護士的帶領下分組進入了老人的房間,開始自己的志愿者活動。
汪晗走進房間,一位老人正好在清洗蔬菜,汪晗還沒來得及自我介紹就連忙走上前去幫忙,“我來吧!奶奶。”在護士告知是大學生志愿者來志愿者服務的時候,奶奶放心的把手中的蔬菜交到汪晗手里,還開心的拿出自己的水果洗干凈,發給志愿者們。別的房間聽到了有青年志愿者的到來,老人都走到這個房間,主動給志愿者們打招呼,平日里安靜的住宿大樓一下子熱鬧起來了。似乎年輕人的到來給敬老院帶來了一絲活力。而在年輕志愿者與老人們的相處中,許多老人也對我們敞開了心扉,基于此,我們特地展開了訪談面對面活動。首先讓我們來采訪一下參加本次志愿活動的一位學生(下文都用學生A替代)。
采訪員:您好。
學生A:采訪員您好。
采訪員:請問一下是什么樣的契機讓你選擇來到敬老院當志愿者呢?
學生A:首先我是在學校三下鄉活動中了解到有這個項目,其次我本人也一直想利用暑假空閑時間去社會上做做公益,盡一點我的綿薄之力,所以在學校的牽頭下以及我們小組成員的共同策劃下我來到了這里當志愿者。
采訪員:可以分享一些做志愿者服務活動中的故事及心得嗎?
學生A:我前兩天剛到這里的時候,路過后面那棟房子,我看到里面的爺爺奶奶他們很多人住在一個很窄的房間里,大多數老人都生著病,我問其中的一個奶奶在這里過的好不好、開不開心?她也沒有直說,就只跟我說這個年紀的孩子都很忙,自己只要不拖累他們就好了。后來我走之前她悄悄告訴我,她很想念她的孫女,看到我,就讓她想起了她的孫女,看著她背過身擦眼淚,我也不由得想起自己的爺爺奶奶,人越老越像小孩,越老越需要陪伴。
其實做志愿服務就是這樣,我們能做的不多,但是卻又因為我們不多的奉獻,讓他們比以前更充實更快樂。
采訪員:好的,謝謝你給我們分享了這么多,同時也感謝你們青年志愿者用實際行動詮釋了新時代青年的擔當,祝愿你們在以后的道路上勇往直前,永遠閃閃發光。
圖為實踐隊在實踐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王豪 攝
據奶奶介紹,這座養老院已經很久沒有年輕人來了,自己的子女工作也忙,平日里很少收到子女的電話,其實我們都知道,⽼⼈他們要求的并不多,只是需要⼀種內⼼精神上的陪伴,只是希望我們這些⼦⼥能夠經常去看看他們,和他們聊天讓他們感覺不再孤單。這似乎也是社會的一個普遍問題,也是一個時代的沖突,如何讓老年人不在孤單這是一個當代年輕群體應該思考的問題。
接下來讓我們走近訪談面對面第二期,進一步了解老人們更深層次的需求。
采訪員:奶奶您好,我能和您聊會天嗎?
李奶奶:好啊,小姑娘。
采訪員:我有一個訪談任務,需要問您幾個問題。
李奶奶:可以啊,都可以問。
采訪員:奶奶您來這里多久了?
李奶奶:我想想,兩年了,兒女都不在身邊,都搬到這里來了,熱鬧一點。
采訪員:您覺得在這兒過得怎么樣啊?
李奶奶:過得還好啊,人多,熱鬧!可以和老陳老楊(李奶奶在敬老院的朋友)一起跳跳舞,聊天,下棋,別說多舒適了。
采訪員:您女兒經常過來看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