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走進土豆之鄉,感悟鄉村發展”實踐團到達國家級定西馬鈴薯批發市場開展調研活動。
2016年,我國首個國家級馬鈴薯專業批發市場——定西馬鈴薯綜合交易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現如今,素有“中國薯都”之稱的甘肅定西,不僅擁有較為完備的“恒溫庫+貯藏庫+窯窖群”多元化倉儲體系,還具備“倉前倉后配套、線上線下融合”的營銷體系,昔日的“救命薯”成為“脫貧薯”“致富薯”。

歷史上曾有“隴中苦甲天下”之說,但面對貧瘠的黃土地,勤勞的定西人民硬是把馬鈴薯做成了大產業。 現如今,馬鈴薯不僅作為蔬菜,還可以被做成更多品種的主食走進百姓生活,這就極大拓寬了馬鈴薯的銷路、增加了產品附加值、延長產業鏈,取得高質高量的經濟效益。馬鈴薯的功能效用也由解決溫飽躍居為拓展增收渠道、助力鄉村振興和支撐經濟轉型的優勢主導產業。
實踐團通過觀察發現,馬鈴薯綜合交易中心不僅擁有馬鈴薯交易一條線,同時還銷售果蔬、糧油、肉類及水產、農資、農機等其他農副產品,加速形成生產集中度高、經營規模大、在國內外有較大影響的核心基地,搭建起大生產與大市場對接的國家級平臺。

在與商家的交流中,志愿者們了解到,近幾年隨著一些龍頭企業的崛起,每年的9-10月份馬鈴薯豐收時,自家的馬鈴薯不再因為缺少銷路而賤賣,而是有了一個廣闊穩定的銷售平臺,同時這些企業也提供了一定的就業機會,形成“分工協作、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馬鈴薯產業聯合體。通過本次調研活動,實踐團的成員們對于特色產業帶動經濟發展進行了專題探討,切實感受到了脫貧攻堅為定西市帶來的翻天覆地的變化,馬鈴薯不再是一種“甘味”農產品,更成為定西對外宣傳的“一張名片”。青年學生深入貪困地區,了解國情,體驗民情,增強艱苦創業、立志成才意識。作為大學生,應該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推進理論知識的轉化和拓展,增強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