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土木工程學院“走進土豆之鄉,感悟鄉村發展”實踐團按照原定計劃對定西市安定區的生態環境建設情況進行調研。
定西市安定區曾因“苦瘠甲天下”聞名,是全省乃至全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但通過這些年當地人民的努力和國家政策扶持,該地區不僅實現了全面小康,還將貧瘠的土地種滿了綠植,繪就了一幅“天藍、水清、土凈、地綠”的美麗畫卷,交出一份人民滿意的答卷。

團隊成員在安定區新時代文明實踐廣場進行采訪調查和主題宣講活動。活動采訪過程中,志愿者了解到,定西市區的綠化工作一直是重中之重,街道兩邊的綠化帶不僅降低了空氣中的塵土含量也美化了環境,成為許多住戶購房的重要因素。從臟亂差到如今的樣貌少不了每一個定西人民的努力。
在主題宣講中,一位居住在新城區海旺家園的居民介紹,小區門口設有智能垃圾分類收集點、多個垃圾投放點和積分兌換區,可用手機APP或垃圾分類居民卡操作,滿足不同年齡層的需求。社區還積極開展垃圾分類宣傳,逐步引導居民群眾把垃圾分類從“新時尚”變為“新習慣”。

在實地走訪中,團隊成員發現電動公交車已替代了燃油公交車, “保護環境,保護你我他”這樣的標語隨處可見,多數小區的單元門口按照規定擺放分類垃圾桶。
環境保護和垃圾分類任重道遠,需要每個人從身邊小事做起,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廣泛開展環保知識宣傳,積極發揮個人示范影響作用,以實際行動呼吁廣大群眾積極參與到生態環境保護中來,加快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厚植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底色和質量成色,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助力我國環保事業建設邁向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