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6日,陽光灑滿社區的每一個角落,安徽理工大學“晉善晉美”皖理支教服務隊精心籌備的特色實踐活動在社區內拉開帷幕。這場活動以豐富多樣的形式,為孩子們帶來了一場知識與歡樂交織的盛宴,助力他們在趣味實踐中收獲成長。
上午,社區活動室里熱鬧非凡,一場別開生面的化學實驗課堂正等待著孩子們。服務隊的隊員們早早便將實驗器具整齊擺放,他們化身親切又專業的科學導師,臉上洋溢著熱情的笑容,迎接孩子們的到來。課堂伊始,隊員們用通俗易懂且充滿趣味的語言,向孩子們逐一介紹燒杯、試管、滴管等實驗器具。“小朋友們看,這個細長的‘玻璃管’叫試管,它能幫助我們觀察好多神奇的變化呢!”生動的講解瞬間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活動室里充滿了好奇的討論聲。
隊員為小朋友們講解”黃金雨”實驗(攝影:劉金鵬)
緊接著,隊員們開始深入淺出地講解酸堿中和、氣體生成等基礎化學原理。為了讓這些抽象的知識變得易于理解,他們結合生活中的例子,比如用小蘇打和白醋混合產生氣泡來解釋氣體生成的原理。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孩子們終于迎來了親手操作實驗器材的時刻。當無色的溶液在化學作用下,如同被施了魔法一般,綻放出絢麗的色彩;當氣泡在液體中歡快地升騰、跳躍,孩子們的臉上滿是驚喜與興奮。每一雙專注的眼睛都閃爍著對科學的好奇與探索欲,現場不時爆發出陣陣驚嘆聲。原本晦澀難懂的化學知識,在實踐中變得鮮活生動起來,一顆熱愛科學的種子,也在孩子們幼小的心靈中悄然播下。
短暫的午休過后,社區活動室又換上了另一番“模樣”,非遺剪紙活動接力登場。活動室的桌子上整齊地擺放著紅紙、剪刀等工具,墻壁上還張貼著精美的剪紙作品,營造出濃厚的傳統文化氛圍。隊員們手持紅紙,耐心地向孩子們示范折剪技巧。從最簡單的對稱圖案開始,到逐漸復雜的創意造型,隊員們手把手地教,細致入微地講解每一個步驟。“先把紙對折,然后沿著這條線慢慢剪,注意不要剪到手哦。”溫柔的叮囑聲回蕩在活動室里。
隊員帶領小朋友們學習剪紙(攝影:顏斯睿)
在隊員們的悉心指導下,孩子們紛紛拿起剪刀,小心翼翼地在紅紙上“創作”。一開始,有的孩子還有些生疏,動作略顯笨拙,但隨著不斷嘗試,他們漸漸掌握了要領,靈巧地揮動剪刀,將普通的紅紙幻化成栩栩如生的花鳥、寓意吉祥的福字。一張張紅紙上,剪刀開合間,傳統剪紙藝術的獨特魅力緩緩流淌。孩子們專注的神情,認真的模樣,讓整個活動室都沉浸在濃厚的藝術氛圍之中。這場沉浸式的非遺剪紙體驗,不僅鍛煉了孩子們的手部精細動作和專注力,更讓非遺文化的精髓悄然浸潤童心,在創作過程中,孩子們完成了對傳統文化的傳承,感受到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從上午科學探索的嚴謹求知,到午后非遺傳承的文化滋養,這場實踐活動完美實現了知識與美育的深度融合。孩子們在動手動腦的過程中收獲了滿滿的成長,既點亮了科學思維的火花,培養了對科學的興趣與探索精神,又通過非遺剪紙觸摸到了中華傳統文化的根脈,增強了文化認同感與自豪感。
隊員和小朋友們合照(攝影:劉金鵬)
此次“晉善晉美”皖理支教服務隊開展的特色實踐活動,也為社區實踐教育提供了生動的范例。它打破了傳統教育的局限,以寓教于樂的方式,通過多元體驗拓寬了青少年的成長維度。在活動中,孩子們不再是被動的知識接受者,而是積極主動的參與者和探索者。教育的溫度在師生間、孩子們的互動中得到了充分彰顯,讓人們看到,教育不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心靈的啟迪與成長的陪伴。相信這場充滿趣味與意義的實踐活動,會成為孩子們成長道路上一段難忘而珍貴的回憶,也期待未來有更多這樣精彩的實踐活動,為孩子們的成長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