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步履丈量振興之路,專業智慧破解就業困局。近日,安徽理工大學數學與大數據學院“淮畔振興就業先鋒”實踐團深入淮南市煤礦沉陷區搬遷村落,聚焦村民就業痛點,開展“青衿賦能淮畔興,就業破困鄉村行”主題實踐活動,以青年智慧為淮河之畔的振興發展探尋破局路徑。
腳下沾泥土,傾聽民生關切。實踐團成員們先后深入孫臺村龍眼社區、西瓦村、湯王村、黃圩村以及謝家集永青村等典型社區及村莊。在田間地頭同與村民面對面交流,傾聽他們的就業故事與困境。通過詳實的問卷調查和深度訪談,團隊了解到,搬遷村民普遍面臨技能適配性不足、信息不對稱、本地崗位供給短缺以及通勤負擔過重等就業難題。這些一手資料,清晰勾勒出沉陷區搬遷村民在就業轉型過程中的痛點與難點。
同村民交談
座談尋良策,匯聚多方智慧。為更全面地剖析問題根源并尋求解決方案,實踐團在多個村莊組織召開了由村干部、村民代表參與的座談交流會。座談會上村干部介紹了本地在促進就業方面的努力和面臨的挑戰,村民們也表達了實際的就業需求。實踐團在座談交流中認真記錄,積極思考,力求將基層的聲音轉化為有價值的建議。
青春獻良方,助力紓困解難。在調研中,實踐團成員充分發揮專業優勢,利用統計學方法對收集的數據進行科學分析。結合淮南市及周邊區域招聘信息與就業扶持政策,給村民做好宣講,同時現場指導村民利用智能手機便捷查詢招聘資訊,極為打通就業服務“最后一公里”貢獻青年智慧。
在社區合影(攝影:江文)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將問題掰開揉碎分析,筆記本上記滿了密密麻麻的建議。從田間到社區,從技能到服務,這不僅是一次深入基層的社會實踐,更是一堂生動的國情社情課。未來,實踐團將持續關注調研村莊的就業發展,深化校地合作,將青春論文寫在淮河岸邊的振興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