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弘揚志愿服務精神,助力基層健康意識提升,7月7日,川北醫學院“紅色鑄魂,醫路傳行”三下鄉社會實踐隊走進德陽市中江縣黃繼光紀念館,面向廣大游客開展心肺復蘇(CPR)與海姆立克急救法的科普宣講活動。活動以“學急救技能,護生命安全”為主題,將急救知識傳播與紅色文化教育相結合,收獲了游客的熱烈反響。
一、紅色地標“變身”急救課堂游客互動熱情高
上午9時,實踐隊成員在黃繼光紀念館廣場布置了模擬急救器材和易拉寶,吸引了大批游客駐足。隊員們通過“講解+實操”的形式,系統演示了心肺復蘇的操作步驟和海姆立克急救法的適用場景,強調“黃金救援時間”的重要性,并針對兒童氣道異物梗阻、成人心臟驟停等常見險情進行專項指導。
活動中穿插的“急救知識問答”環節將氣氛推向高潮。許多小朋友爭先恐后舉手回答:“胸外按壓應該用掌根!”“卡住喉嚨要用‘剪刀、勢頭、布’!”活動過程中,隊員們為參與互動的游客送上小扇子、筆記本、發卡、急救單等紀念品,更通過人體模型邀請游客現場演練,手把手糾正動作細節。在家長的鼓勵下,許多小朋友也參與了人體模型的實操,即便部分小朋友因年齡太小無法規范做到急救的操作要點,但令人相信的是有一顆名為“急救”的種子已然在他們的心中生根發芽。一位積極進行人體模型實操的游客感慨到:“我家里的老人多,今天在這里學到怎么心肺復蘇,以后萬一有突發情況,也能為父母爭取些時間,這樣的科普非常實用!”
二、從“旁觀者”到“救援者”急救科普獲點贊
活動現場,一位女士與實踐隊員深入探討了急救科普的目的。她表示:“以前總以為急救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像我們這種不是學醫的人根本學不會,但是今天發現只要經過系統的學習,我也能做到。以后如果遇到緊急情況,那我也就有底氣施救了。”
“原本都只在電視上見過,沒想到在參觀紀念館時還能學到救命技能!今天也算是學到一堂課了。”帶著孩子前來參觀的李女士表示,英雄精神讓人敬仰,急救知識讓人安心,這場活動既有意義又有新意。實踐隊隊長鐘同學說:“黃繼光前輩用生命守護家國,我們用專業守護生命。當看到游客們認真觀看操作演練,小朋友們積極回答問題時,我們都能深深感受到傳播急救知識的價值。”
三、助力健康中國青春在奉獻中閃光
本次活動中,實踐隊累計發放急救知識手冊200余份,服務游客及群眾150余人次。團隊指導老師劉老師認為將急救科普融入紅色文化場館,既能擴大知識覆蓋面,又能以英雄精神激勵青年學子踐行醫者使命,讓急救技能成為更多人掌握的“第二生命線”。
此次三下鄉活動,將急救知識普及深度融入社會責任實踐與紅色文化傳承。實踐團隊以革命英烈精神為引領,深入基層開展專業急救技能培訓,著力提升民眾健康安全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活動有效拓展了公共健康教育的覆蓋面,為賡續英雄精神提供了具象化的時代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