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羌山雀舌茶園,品北川茶韻匠心——西南財經大學茗香羌韻實踐隊三下鄉紀實
啟程羌山雀舌:青春腳步丈量茶鄉振興路
2025年7月2日清晨,西南財經大學茗香羌韻實踐隊懷揣著對茶文化的好奇與鄉村振興的熱忱,踏上了前往北川擂鼓鎮蓋頭山羌山雀舌茶園的實踐之旅。作為響應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青春力量,實踐隊以"調研茶產業,助力羌鄉興"為目標,深入茶園一線,實地探索茶產業發展脈絡。抵達茶園后,團隊迅速與羌山雀舌茶業有限公司對接,在副總經理王華軍先生的熱情接待下,開啟了為期一天的采茶制茶全流程體驗。
雨中采茶悟茶韻:從鮮葉到成茶的匠心之旅
天公不作美,實踐隊遭遇降雨,但這并未澆滅大家的熱情。趁著雨勢短暫停歇,隊員們背著竹簍上山采摘夏茶。盡管葉片帶著雨水增加了采摘難度,但大家仍小心翼翼地挑選符合標準的鮮葉。"雨水會影響茶葉口感,我們茶園從不做雨水茶。"王華軍先生的話語讓隊員們對茶園的品質堅守有了初步認知。
采摘結束后,團隊走進室內制茶工坊,親眼見證了攤晾、殺青、揉捻、干燥的全手工制茶過程。在制茶師傅的指導下,隊員們輪流上手體驗炒茶工藝,感受手掌與鐵鍋的溫度博弈。"在川農學了四年炒茶,畢業后就回到北川工作。"王華軍分享的從業經歷,讓隊員們看到了茶人對家鄉產業的情懷堅守。最終,每人都收獲了一份親手參與制作的茶葉,這份"勞動成果"成為理解茶文化的鮮活教材。
工廠探秘產業鏈:春茶精作與全年運營的智慧
下午,實踐隊前往茶園配套工廠參觀。一條標準化的茶葉生產線映入眼簾,王華軍介紹道:"工廠每年3月開工,只做一季春茶,通過冷藏技術實現全年售賣。"這一模式既保證了原料品質,又解決了產銷周期矛盾。據了解,該茶園產銷比達95%以上,市面上春茶售價400多元/斤,而原料成本僅50元/斤,作為當地最大制茶企業,其運營模式為周邊企業提供了參考。
更令人關注的是茶園的品質把控體系——不僅口感上乘,還能通過歐盟等國際認證,并有專門機構定期抽檢。"原材料內含成分與杭州龍井相近,茶餅、茶磚等各類品類都有生產,其中少數民族特色茶制品很有市場。"王華軍的介紹揭示了茶園多元化發展的路徑。此外,茶園自2015年起推進基礎設施建設,規范種植區域,完善灌溉設施,逐步從單一種植向"采茶體驗+原料收購"模式轉型,目前正籌備住宿項目,計劃投入400-500萬元完善旅游配套。
實踐復盤與展望:青春力量賦能茶鄉發展
當日實踐結束后,團隊召開復盤會。隊員們分享各自心得:"原以為制茶只是技術活,沒想到從種植到銷售全是學問。"有人感慨于茶園對品質的堅守,有人關注到產業融合的發展潛力。指導老師總結時強調:"我們不僅要記錄所見所聞,更要思考如何用專業知識助力茶園在品牌建設、電商銷售等方面升級。"
此次的三下鄉實踐,讓團隊近距離觸摸到鄉村產業的脈搏。從手工制茶的匠心傳承,到工廠化生產的現代轉型,再到農旅融合的發展藍圖,羌山雀舌茶園的實踐為鄉村振興提供了鮮活樣本。正如隊員們所言:"我們帶著問題來,帶著思考走,未來將以更扎實的調研和方案,為北川茶產業發展注入青春智慧。"
作者:王紫瑩 來源:西南財經大學國際商學院
掃一掃 分享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