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6日,湖南工程學院外國語學院“深耕湖湘文化,傳播非遺新聲”中華文脈傳承團深入湘潭窯灣歷史文化街區(qū)開展調研活動。志愿者們以青春視角挖掘本土文化價值,為千年古街的活態(tài)傳承注入新活力。
在窯灣歷史文化長廊,“窯灣映像”展板以膠片電影創(chuàng)意形式濃縮了這片土地1700余年的文明變遷。從晉代驛道馬蹄、唐代興善寺鐘聲,到明清“金湘潭”商貿盛景,再到近現(xiàn)代潭寶汽車路、水泥廠等工業(yè)遺存,如同一部立體史書將實踐團拉入時代長河。
實踐團隊成員黃謝化身“雙語講解員”,結合外語專業(yè)特色,用中英雙語解讀細節(jié):“青石板路鐫刻著湘潭‘小南京’的輝煌,每一塊磚石都在訴說中西文明交融的篇章。”
“原來窯灣不僅是景點,更是湘潭人的精神原鄉(xiāng)。”團隊成員在探訪潭寶汽車汽車站舊址時感慨。這座全國首座公路汽車站見證了中國近代交通史的里程碑,其巴洛克風格建筑與本土元素融合的設計,讓團隊成員想到曾經學過的文化交融理論:“這種實地對照學習,讓專業(yè)知識和文化自信都變得更立體。”
讓文物說話,讓歷史動情,這是新時代青年的文化使命,當千年文脈遇見青春創(chuàng)意,沉睡的歷史正煥發(fā)新的生機。此次活動是“文化傳承+專業(yè)實踐”育人模式的生動實踐,旨在引導實踐團成員在觸摸文物肌理、聆聽歷史回響中,將專業(yè)知識轉化為活化文化遺產的創(chuàng)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