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晨曦初露,安徽理工大學“晉善晉美”皖理支教服務隊便踏上了充滿意義的實踐征程。他們將足跡印刻在椿樹底村、牛道嶺紅色教育基地以及梁家寨石家塔村,以腳步丈量鄉土,從產業、精神、服務等多維度探尋鄉村振興的蓬勃路徑,用青春與熱忱書寫新時代青年的使命擔當。
當第一縷陽光溫柔地灑在鄉間小道上,服務隊走進了椿樹底村。放眼望去,漫山遍野的柿子樹郁郁蔥蔥,承載著村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近年來,椿樹底村立足資源稟賦,走出一條獨具特色的農旅融合發展之路。每到柿子成熟季,熱鬧的采摘活動吸引著四方游客紛至沓來。游客們穿梭于柿林之中,親手摘下沉甸甸的果實,沉浸式體驗豐收的喜悅;靜謐的田園觀光項目,更讓人們得以暫別城市喧囂,沉醉在鄉村的悠然風光里。據當地村民介紹,這些項目的開展不僅拓寬了農產品銷售渠道,還帶動了餐飲、民宿等相關產業發展,村民的錢包漸漸鼓了起來,日子也越過越有盼頭。隊員們漫步在生機勃勃的田間地頭,深切感受到特色產業為鄉村振興注入的強勁活力。
椿樹底村旅游風光(攝影:顏斯睿)
告別椿樹底村,服務隊懷著崇敬的心情來到牛道嶺紅色教育基地。一座莊嚴的碑塔矗立在眼前,仿佛一位沉默的歷史守護者,見證著那段波瀾壯闊的革命歲月。在這里,一位熱心的本地游客主動為隊員們講述起往昔的英勇故事。原來,牛道嶺曾是重要的革命據點,面對敵人的瘋狂圍剿,革命戰士們憑借堅定如磐石的信仰和頑強不屈的意志,與敵人展開了艱苦卓絕的斗爭。他們在惡劣的環境中頑強堅守,用鮮血和生命捍衛著這片土地。游客生動的講述,讓那段塵封的歷史如畫卷般在隊員們眼前徐徐展開。隊員們屏息聆聽,內心被深深震撼,對革命先輩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他們深刻認識到,紅色精神不僅是歷史的珍貴記憶,更是激勵當代人奮勇前行、推動鄉村發展的強大精神動力。
游客向隊員們介紹紅色故事(攝影:劉金鵬)
午后,服務隊抵達梁家寨石家塔村。在與當地干部閆勇老師的交流中,隊員們了解到當前鄉村志愿服務面臨著人員短缺、形式單一等現實困境,同時鄉村教育也急需注入新鮮血液,煥發出新的活力。針對這些問題,隊員們結合自身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積極建言獻策。他們提出,可充分依托高校豐富的人才資源,建立長效穩定的校地合作機制,定期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支教活動,為鄉村孩子們打開一扇通往廣闊知識世界的窗戶;同時,策劃開展文化科普講座、藝術興趣課堂等活動,全面提升村民的文化素養和科學意識。此外,隊員們還建議深度挖掘當地紅色資源,將紅色文化融入志愿服務,設計開發具有地域特色的志愿項目,以紅色精神為引領,吸引更多人關注和參與鄉村建設。雙方圍繞這些想法展開了熱烈的討論,并就吸引青年投身基層服務的有效途徑進行了深入探討,明確了后續實踐活動的方向,為鄉村發展勾勒出更加清晰的藍圖。
隊員們與當地干部進行交談(攝影:劉金鵬)
此次實踐活動中,“晉善晉美”皖理支教服務隊深入鄉村不同領域,從特色產業的蓬勃興起,到紅色精神的傳承弘揚,再到基層服務的深入探討,全方位感知了鄉村振興的多元路徑。隊員們在實踐中成長,在感悟中收獲,深刻體會到鄉村振興是一場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偉大事業。未來,他們將立足此次實踐收獲,把青春熱血與專業知識融入到鄉村發展的征程中,以實際行動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能,在鄉村振興的廣闊舞臺上貢獻青年力量,書寫屬于他們的青春華章。
隊員們在石家塔村支部委員會前合影留念(攝影:劉金鵬)
鏡頭定格的瞬間,"晉善晉美"的隊旗舒展飄揚,青春的面龐上洋溢著堅定與希望,每道目光都飽含著對鄉村教育的熱忱。他們深知,支教之路不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紅色精神的延續。帶著在陽泉探尋到的歷史力量與使命擔當,這群青年將以腳步丈量土地,用行動踐行誓言,在鄉村振興的征程中書寫屬于新時代的青春答卷。他們將帶著這份對鄉村的熱愛和責任,繼續勇敢前行,為實現鄉村振興的美好愿景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