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3日,安徽理工大學“晉善晉美”皖理支教服務隊踏入山西陽泉這片浸染著革命榮光的土地。服務隊先后走訪陽泉市博物館、中共創建第一城舊址、陽泉記憶·1947文化園,在文物史料與歷史場景中觸摸城市文脈,在紅色印記與當代實踐的交融中感悟精神力量,為即將開啟的支教征程筑牢信仰根基。
清晨,鉛云低垂,服務隊乘車前往陽泉市博物館,細密的雨絲敲打著車窗,卻絲毫未減大家的熱情。下車后,隊員們撐起雨傘,踏著積水,步伐堅定地邁向陽泉市博物館,懷著崇敬與好奇之心踏入館內。館內,豐富多樣的文物展陳和精心還原的歷史場景,如同一幅幅時光畫卷,緩緩展開。隊員們仿佛穿越時空,在不同歷史時期間穿梭,仔細端詳著那些斑駁的古代器物,試圖從中探尋陽泉這座城市的文化脈絡。他們還圍繞文旅發展、歷史故事等話題,與本地居民展開交流。一位市民感慨地說:“老物件在當下總能帶來新感悟,陽泉的文化魅力正通過博物館被更多人看見。”隊員們認真記錄著這些話語,深知博物館不僅是文物的陳列之所,更是陽泉歷史文化傳承與傳播的重要窗口。
隊員在博物館對市民進行采訪(攝影:劉金鵬)
午后,天空放晴,團隊來到了位于陽泉繁華鬧市中一條幽靜保晉巷內的中共創建第一城舊址。這里曾是陽泉建市之初市委、市政府機關的駐地,金燦燦的陽光穿透云層,門樓上“中共創建第一城”九個鎏金大字熠熠生輝。跟隨講解員的腳步,隊員們走進舊址,革命先輩們在此戰斗工作的事跡,透過一件件舊居陳設、一份份文獻資料生動地呈現在眼前。1947年,陽泉成為中國共產黨歷史上創建的第一座人民城市,它是支援全國解放戰爭的“后援隊”,是中國共產黨工作重心由農村轉向城市的“探路者”。隊員們不時駐足,相互交流,先輩們為了理想信念而不懈奮斗的精神,深深觸動著每個人的心靈,成為他們心中永遠鐫刻的精神坐標。
團隊在講解員的帶領下學習中共創建第一城的發展歷史(攝影:劉金鵬)
隨后,隊員們來到了陽泉記憶·1947文化園。在這里,以豐富史料還原的歷史場景,讓大家仿佛置身于1947年那段激情燃燒的奮斗歲月。從戰略決策的制定到人民群眾的全力支援,每一個細節都展現出當年陽泉人民團結一心、拼搏奮進的精神風貌。隊員們深刻理解了“團結拼搏”的時代內涵,紛紛表示,要將這種紅色精神融入到即將開展的支教實踐中,用實際行動傳承和弘揚革命先輩的優良傳統。
參觀接近尾聲,隊員們齊聚在文化園一處明亮的室內展廳。潔白的燈光均勻地灑下,映亮了墻上“再窮不窮教育,再苦不苦孩子”的鮮紅標語,也映照著隊員們堅毅的面龐。這條標語如同一簇跳動的火苗,與屋內的白燈相互映襯,點燃了每個人心中的支教熱忱。大家在標語前整齊列隊,“晉善晉美”的隊旗在身后舒展飄揚。快門按下的瞬間,不僅定格了青春洋溢的笑容,更定格了他們對教育事業的莊嚴承諾。隊員們深知,前方的支教之路或許充滿挑戰,但只要堅守這份信念,定能為鄉村孩子點亮知識的燈塔,讓紅色精神在希望的田野上生生不息。
團隊成員在1947文化園合影留念(攝影:經士銳)
此次陽泉之行,不僅是一次對當地歷史文化的深度探尋,更是一次深刻的紅色精神洗禮。隊員們在了解陽泉歷史的過程中,明確了自己作為支教志愿者的使命與擔當。他們將把在這些地方所學所悟,融入到后續的支教工作中,用知識和愛心為陽泉的孩子們點亮希望之光,讓紅色基因在青春奉獻中得以傳承延續,為鄉村教育事業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