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鄉村振興的廣闊舞臺上,成都農業科技職業學院“護學稼穡·青耘鄉土”志愿服務隊以青春之姿,書寫著新時代大學生的責任與擔當。2025年7月5日至11日,該團隊深入大邑縣悅來鎮,開展了深入農戶訪查、青老結對與數字化傳播等多維度的“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以實際行動挖掘和傳承農耕文化,為鄉村發展注入蓬勃的青春力量,進而推動鄉村全面振興。
圖1 實踐隊員采訪農人(周錦怡攝)
挖掘農耕文化,做一名“文化記錄者” 鄉村是農耕文化的發源地,蘊含著豐富的歷史與文化寶藏。志愿服務隊深入村民家中、田間地頭,尋找“土專家”“田秀才”,提前編寫訪談提綱,與他們深入交流,記錄整理傳統農業技術;走訪大邑博物館、農戶庭院,木犁、簸箕、刨子等老農具靜靜訴說往昔農耕歲月,團隊對老農具進行編號、拍照、功能描述,對老農具進行初步建檔。
圖2 實踐隊員跟“土專家”學技術(擁中格西攝)
傳承鄉村記憶,做一名“技藝傳續者”
實踐隊以青老結對,沉浸式傳承傳統技藝,打破“單向傳授”傳統模式,構建“青年志愿者—資深農人”互學共同體,實現“傳統技藝現代化表達、現代科技本土化應用”。按“10名志愿者+1名農人”模式建立“技藝傳承小組”,依據專業背景精準匹配,記錄學習歷程。
圖3 實踐隊員剪輯農技視頻(孫洪駿攝)
傳播農村魅力,做一名“文化推廣者”
實踐隊以數字化傳播,打造青春化農耕敘事,多元渠道構建傳播矩陣,擴大農耕文化影響。在抖音、視頻號、小紅書、微博等平臺開設“護學稼穡・青耘鄉土”官方賬號,發布“青年返鄉”“活動紀實”“新農技+新體驗”等短視頻,帶話題#大邑農耕新體驗,植入“傳統農技很潮”,聯動本地賬號傳播。讓更多人了解鄉村的獨特魅力與農耕文化的深厚底蘊。
此次“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是成都農業職業科技學院“護學稼穡·青耘鄉土”志愿服務隊助力鄉村振興的一次生動實踐。未來,團隊將繼續深入更多鄉村,挖掘和傳播農耕文化,結合現代科技手段,推動鄉村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我們將進一步完善傳統農技的數字化檔案。同時,利用新媒體平臺擴大農耕文化的影響力,吸引更多年輕人關注鄉村發展,為鄉村振興注入新的活力。相信在廣大青年學子的共同努力下,鄉村振興的畫卷將更加絢麗多彩,鄉村發展的道路將越走越寬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