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相傳,力不知火盡。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在新時代繼承和弘揚偉大抗美援朝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重要指示,2025年7月4日,“紅色基因鑄魂·英烈精神礪行”愛國主義教育實踐團前往廣安市岳池縣開展實踐學習。
圖為團隊與柴兵榮合影 雷穎琪 供圖
柴云振,曾任中國人民志愿軍十五軍四十五師一三四團八連七班班長,是中國人民志愿軍特等功臣、“一級戰斗英雄”、七一勛章獲得者。
圖為柴兵榮向團隊介紹每個勛章背后的故事 尹曉蓓 供圖
實踐團成員與其子柴兵榮交流訪談,一起走進了那段波瀾壯闊的英雄歲月。抗美援朝戰場上,柴云振浴血奮戰、身負重傷后與部隊失聯,從此隱姓埋名。他未以功臣自居,而是扎根基層:田間地頭,與鄉親共勞作、研技術、解難題;鄉村建設中,主動獻策,帶領群眾修路搭橋、改善民生。三十余年間,他始終默默奉獻,當組織尋訪英雄時,面對孩子的詢問,他只淡然一句 “同名同姓那么多,我不是英雄”,這句簡單的話語背后,是不慕名利、深藏功與名的崇高境界。他一生踐行共產黨員的初心使命,將家國大愛融入平凡日常,孕育出家中“四代從軍”的信仰傳承。
圖為柴兵榮向我們講述柴云振老先生的事跡 何清語 供圖

圖為團隊向柴兵榮贈送文創產品 尹曉蓓 供圖
懷揣著對英雄的景仰,成員們走進岳池縣烈士陵園,柴云振墓碑上鐫刻的“英勇戰斗功勛卓著,埋名卅載品德高尚”清晰勾勒出他的生平輪廓,讓大家窺見到他那波瀾壯闊的人生軌跡,深切感受到他身上蘊含的偉大精神。

圖為團隊成員向柴云振老先生敬獻鮮花 張中杰 供圖
在這里,成員與清掃陵園的唐思英奶奶進行了交流,其丈夫楊萬龍二十多年前英勇犧牲、長眠于此,她默默守護著這片陵園,清掃的不僅是落葉灰塵,更是對逝去英雄的敬意與深情。
圖為唐思英奶奶與團隊進行交流 劉彬潔 供圖
一拳打出新天地,百戰贏來熱土疆。抗美援朝戰爭的艱辛與偉大勝利不應被遺忘,實踐團成員們也將以此次學習為新起點,以青春擔當投身建設,讓紅色基因煥發光彩,為民族復興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