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7日9時30分,南京醫科大學"控糖脫敏護成長之路,接苗防疫守青春之盾"實踐隊響應“三下鄉”號召,在橫嶺社區活動中心啟動兒童哮喘誘因防控項目。活動現場懸掛"兒童哮喘環境誘因識別與防控"主題橫幅,電子屏循環播放塵螨防控動畫短片。42名兒童及其監護人參與首場活動。
科學宣講:環境風險量化分析 預防醫學專業隊員顧如意展示室內環境監測數據:"塵螨濃度超過500只/克與兒童喘息發作存在顯著相關性(OR=3.2,95%CI2.1-4.8)。"電子屏幕同步呈現溫度計動態模型,顯示織物在不同暴曬時長下的除螨效率曲線:當暴曬時間達180分鐘時,除螨率提升至92.4%(95%CI89.7-94.1)。臨床醫學隊員張詩彤補充室內濕度控制要點:"相對濕度60%為塵螨繁殖臨界點,超過此閾值繁殖速率呈指數增長。"
20分鐘核心課程內容基于南京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建立的社區環境健康數據庫,涵蓋2019-2024年收集的1200戶家庭追蹤數據。現場發放的防控手冊附錄注明所有數據來源及研究方法學編號(PH-2025-06)。

圖為隊員進行哮喘知識宣講
物資發放:防護器具規范使用 實踐隊設置三條物資領取通道,采用簽到卡登記制度。發放的健康包包含三項標準化物資:
1,哮喘急救流程手冊(經三甲醫院呼吸科審核版本V3.2)
2,H12級靜電防塵口罩(符合GB/T32610-2016標準)
3,兒童BMI折疊測量尺(含WHO0-18歲生長曲線參照)
在物資演示區,張詩彤向一位帶孫輩的老人耐心示范口罩佩戴技巧:“您看,這口罩濾芯含特殊靜電層,對花粉、塵螨排泄物和PM2.5的阻隔率很高。注意金屬條要沿鼻梁壓緊,才能發揮最大效果。”
物資包內附環境健康監督熱線卡片,該熱線連接市疾控中心24小時值班系統。活動期間共發放120套物資,發放過程持續110分鐘。
圖為實踐隊員為家長發放宣傳手冊與口罩等
健康承諾:可量化行為契約 活動現場西側設置健康承諾墻,采用綠葉形承諾卡收集居民防控計劃。承諾書設計包含六個可測量行為指標:
每日通風≥3次(每次≥15分鐘)
每周清洗毛絨玩具(60℃以上水溫)
每月更換空調濾網(記錄更換日期)
每季度專業除螨(保留服務憑證)
濕度監測(維持40-60%區間)
體重監測(每月記錄BMI百分位)
居民王女士攜雙胞胎女兒簽署承諾卡:"通過今天的織物顯微展示,我發現像我家的那種布藝沙發塵螨密度高達780只/克,超出安全閾值56%,還是趕緊換掉的好。"截至11時30分,承諾墻收集有效承諾卡43份。后續抵達的12個家庭通過補簽通道完成承諾登記。
后續機制:讓健康守護延續 活動建立三項持續干預機制:
社區環境監測點:在兒童活動室安裝溫濕度記錄儀(數據上傳至校公共衛生平臺)
健康包使用回訪:實踐隊將在30天后進行電話隨訪(預設標準化問卷)
承諾履行核查:社區衛生站將結合兒童健康檔案追蹤哮喘發作頻率變化
本次活動共持續2.5小時,現場采集有效問卷78份,環境樣本17份。實踐隊隊長向社區移交防控手冊電子版(含文獻索引28條),供未到場家庭下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