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心探自然:探秘動物王國,共筑生命和諧
蘆熙媛 鄭子佳 章玥
2025年7月3日,一場別開生面的自然啟蒙課在湖北省丹江口市白楊坪青山綠水間徐徐展開。在鄉村振興戰略的號召下,為積極響應國家“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一支由蘇州大學應用技術學院學生志愿者組成的團隊,滿懷熱情與期待,踏上了前往湖北省丹江口市白楊坪中心學校的旅程。“探秘動物王國,共筑生命和諧”科普行動如清泉般注入鄉村教育沃土,來自城市的科普志愿者化身“自然引路人”,旨在以生動有趣的動物科普教育,激發鄉村兒童對自然科學的興趣,為鄉村教育注入新的活力與希望。
謎語闖關里的自然密碼
晨霧剛從樹梢散去,教室里已傳來陣陣笑語。“小白楊”實踐團的支教隊員們以一場妙趣橫生的“逛三園”游戲拉開課堂序幕,小朋友們聽得津津有味,時不時提出各種奇思妙想的問題,支教隊員們也一一耐心解答。
“身長不到一尺長,白天睡覺晚上忙,愛磨牙齒尾巴短,搬運食物用腮幫。”當小朋友們好奇的念出這條謎語時,紛紛低頭沉思,最終通過分組討論得出了正確的答案。隨著一個個有趣謎底的揭曉,現場爆發出陣陣熱烈的掌聲。這樣的互動不僅激發了小朋友們的好奇心與求知欲,更讓他們在游戲中輕松學習到了動物知識,感受到了科學的魅力。
圖為小朋友們在回答問題蘆熙媛攝
支教隊員特意帶來了動物特征教具,詳細介紹了倉鼠、啄木鳥、熊貓等常見動物的習性與特點。孩子們全神貫注,不時提出各種奇思妙想的問題,支教隊員都耐心細致地一一解答,現場氣氛熱烈而溫馨,仿佛一個充滿歡聲笑語的科學樂園。
稀有動物中的生命啟示
“大家看,這是墨西哥鈍口螈,也叫六角恐龍,它擁有明顯的外鰓和鰭狀尾巴,非常獨特且神秘。”隨著支教隊員的生動講解,小朋友們的目光被屏幕上的圖片深深吸引,仿佛被帶入了一個奇妙的動物王國。當聽到墨西哥鈍口螈能夠在受損后重新長出肢體這一神奇能力時,孩子們紛紛發出驚嘆聲,對生命的奇跡充滿了敬畏與好奇。
圖為支教隊員在介紹鴨嘴獸蘆熙媛攝
支教隊員又介紹了亞洲貘和鴨嘴獸這兩種稀有動物。亞洲貘那獨特的黑白配色和鴨嘴獸那奇特的卵生哺乳方式,都讓小朋友們大開眼界,仿佛發現了新大陸一般興奮不已。小朋友們紛紛表示,要更加珍惜和保護這些稀有的動物資源。支教隊員帶領小朋友們面向“守護生命共同體”舉右手宣誓,稚嫩童聲齊誦保護誓詞,生態保護的種子在秦巴山區生根。
模型制作中的生命想象
為了讓小朋友們更深入地了解動物,將所學知識投入實踐,團隊還精心組織了動物模型創作活動。他們為小朋友們準備了豐富多彩的超輕黏土,鼓勵小朋友們根據自己的想象和所學知識,創作出心中的動物形象。
圖為支教隊員在幫助小朋友捏超輕黏土蘆熙媛攝
活動現場,小朋友們熱情高漲,紛紛動手制作起來。有的小朋友用灰色的超輕黏土巧妙捏出了可愛的倉鼠形狀;有的小朋友則用工具切出了啄木鳥的輪廓,并用其他豐富多彩的黏土為其添上了鮮艷的羽毛;還有的小朋友合作完成了小章魚的的立體模型,展現了出色的團隊協作能力。看著自己親手制作的小動物漸漸成型,小朋友們臉上洋溢著自豪和滿足的笑容。
作品完成后,實踐團還組織了一場小型的展覽會,讓小朋友們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創作心得。看著自己親手制作的作品被大家欣賞和認可,小小藝術家們收獲了無盡的喜悅與成就感。
圖為小朋友們在展示自己的手工作品蘆熙媛攝
在這片被翠山環抱的土地上,每一種動物都是打開自然之門的鑰匙,而“小白楊”實踐團的支教隊員們則是傳遞鑰匙的人。他們用青春作筆,以熱愛為墨,在偏遠山區小朋友的心田上繪制動物圖譜。當城市的科普知識遇見山野的生命體驗,當屏幕上的稀有動物遇見身邊的松鼠野兔,教育便有了超越書本的意義——它讓每個小朋友都能在與自然的對話中,讀懂生命的珍貴與萬物的平等。“小白楊”實踐團將繼續以心為橋、以知為舟,在山野與課堂之間,架起更多關于探索與守護的生命橋梁。未來,他們將繼續關注鄉村教育發展,為鄉村兒童提供更多的幫助與支持,讓科學的光芒在鄉土間生生不息,共同繪就鄉村振興的美好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