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鄉村振興戰略,探尋特色農業賦能鄉村發展的有效路徑,7月4日,仲愷農業工程學院經貿學院青耘逐夢青年突擊隊走進高崗鎮的肉鴿養殖基地與稻田農莊,用腳步丈量鄉土,用交流感知振興脈動。
科技+生態清遠首個種鴿場的“破局路”

“建場時就想著,要讓高崗的好山好水養出不一樣的鴿子。”肉鴿健康高效養殖技術示范基地負責人指著連片的鴿舍介紹。作為清遠市首個種鴿場,這里依托當地生態優勢,僅用八個月就完成從規劃到規模化運營的跨越,2300萬元的投入建成了集良種繁育、科學養殖、市場銷售于一體的全產業鏈體系。
最特別的是場里的“雙軌育雛”模式:60%幼鴿靠精密溫控設備孵化,40%由親鴿自然哺育。“機器管精準,親鴿管天性,兩者結合存活率高多了。”負責人認真地說道。如今,18日齡乳鴿、煲湯鴿等產品全年供應,靠著標準化和品牌化,在市場上站穩了腳跟。


從城市白領到農莊主退伍軍人的“田園夢”

“在深圳招行待了二十多年,總覺得不如田里的稻子實在。”稻田農莊老板給隊員們遞過剛泡的茶,話語里滿是真誠。他帶著隊員們看稻田里的生態養殖,這位有著十年軍齡的創業者,2011年就利用業余時間返鄉建農莊,去年五月索性辭掉工作,全心扎進了這片土地。“城里壓力大,吃的也不放心,回來后種的菜、養的雞,踏實!鄉村的空間大得很,年輕人要是愿意回來,總能找到能做的事。”聊起對年輕人的建議,他認真地說:“去部隊練練,再回家鄉看看,個人能成長,家鄉也能受益,多好。”辭去大城市白領的工作返鄉創業,既是完成自己的稻田夢,也是積極響應“百千萬工程”與“文化興農”戰略號召,為高崗鎮的文旅生活添上自己的創新活力。


從科技賦能的鴿場到返鄉創業者的農莊,他們都在以實踐生動詮釋了“產業興則鄉村興”。正如隊員們所說:“這些鮮活的案例,讓我們明白鄉村振興不是口號,而是一步步干出來的。我們要把這些經驗帶回去,用青春智慧為更多鄉村的發展添磚加瓦,讓農業更強、農村更美、農民更富的圖景,在更多地方變成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