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壓深度要達到5-6厘米,頻率保持在每分鐘100-120次……”6月28日,精武武校的訓練場上熱鬧非凡,湖北醫藥學院“醫武同心”社會實踐隊的隊員正手把手教武校學生練習心肺復蘇,而就在幾小時前,他們還圍坐在一起,聽肖道長講述武當武術與道教文化的淵源。這場傳統與現代的碰撞,成了校園里最亮眼的風景。
聽道長說“道”,觸摸傳統文化根脈 “武當武術講究‘以柔克剛’,這背后是道教‘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活動一開始,精武武校的肖道長帶著志愿者們走進校內,青瓦灰墻間,道長從太極八卦講到養生之道,從武術招式聊到為人處世。
“原來‘打太極’不只是鍛煉身體,更是在修心啊!”來自湖北醫藥學院的志愿者小李一邊做筆記,一邊感嘆。志愿者們還跟著道長學了幾招基礎的武當拳,體會到“行云流水”的動作中蘊含的平衡之道。“以前覺得傳統文化離我們很遠,今天才發現它就在這些招式和道理里。”小李說。
急救技能進校園,青春力量護平安 “遇到有人暈倒,先判斷環境安全,再拍打呼喚……”下午的急救培訓環節,志愿者們搖身一變成為“老師”。他們帶來模擬假人、繃帶等教具,用動畫短片演示流程,現場示范心肺復蘇、人工呼吸和止血包扎的正確方法。
武校學生們學得格外認真。15歲的小宇練拳多年,身手矯健,可面對“傷員”卻有些手忙腳亂。“包扎時要先按住出血點,繞圈要松緊合適。”志愿者耐心糾正,小宇反復練習,終于掌握了技巧。“以后訓練時要是有人擦傷、扭傷,我就能幫上忙了!”他舉著纏好繃帶的手臂,笑得一臉自豪。
兩個小時的培訓里,學生們圍著志愿者問個不停:“溺水了能直接做心肺復蘇嗎?”“流鼻血時該仰頭還是低頭?”志愿者們一一解答,還留下了自制的急救知識卡片。
雙向奔赴的成長,青春與傳承共閃耀 “他們教我們救人的本事,我們帶他們感受武術的魅力,這樣的交流太有意義了!”武校學生小婷說。而志愿者們也紛紛表示,這次活動讓他們對傳統文化有了新認識。“武當文化里的‘養生’和我們學的‘健康’其實是相通的,都是為了讓生命更有質量。”志愿者領隊說。
夕陽西下,活動在合影中結束。快門按下的瞬間,有人舉著剛學的太極手勢,有人展示著包扎成果,笑容里滿是收獲的喜悅。這場跨越校園的交流,讓傳統文化煥發新活力,也讓青春力量傳遞了溫暖——正如肖道長所說:“無論是練拳還是救人,守住初心,護住生命,就是最好的成長。”
(通訊員:楊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