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充分發揮地理專業知識優勢,助力鄉村教育力量發展與振興,引導地理與旅游學院學子運用專業知識為提高鄉村兒童科學素養貢獻青春力量。在7月2日-7月3日的暑期愛心托管班中,志愿者們精心設計趣味地理知識小課堂,用知識為孩子們打開夢想的窗,讓愛傳播向更遠的地方。

一、土壤經緯,花韻天成
志愿者傅鈺清走進教室,開展“種植格桑花”的地理實踐課程。通過簡單易懂的故事和生動有趣的圖片,介紹格桑花的生長習性、形態特征等基礎知識。同時,安排簡單的種植任務。打破傳統的“填鴨式”教學。從每一塊土壤到,每一朵花。讓孩子們在親身體驗中學習地理知識,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環保意識和團隊合作精神,激發他們對自然的熱愛和對環境的保護和重視。

二、地層密碼,化石藏真
志愿者宋輝開展“化石的秘密“課堂。從一副骨架圖片,講到地球的發展,從恐龍時代,講到人類進化。課程開始,老師以一系列的問題作為開場,瞬間點燃了在場同學的好奇心。課程中老師借助大量精美的圖片和生動的視頻資料,深入講解了化石的形成過程、種類以及它們在古生物學研究中的重要意義。同學們仿佛穿越時空,親眼目睹了遠古生物的繁盛與滅絕。孩子們從“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這份對知識本身的渴望,是驅動未來持續探索的原動力。不僅加深了孩子們對地理知識的認識,更激發了孩子對探索世界的興趣與熱愛。

三、光行水汽,虹繪蒼穹
志愿者李彤,講解“神奇的彩虹”。讓孩子們思考,彩虹各個方面的性質。“為什么彩虹總是彎彎的?”“七種顏色的排列順序為什么固定不變?”隨著一連串充滿趣味的提問,老師通過動畫演示與實物實驗相結合的方式,道出了彩虹的秘密。孩子們在認識自然景觀獨特地理價值的同時,也激發了他們對世界的探索與對環境保護的重視。相信這也將成為他們未來學習和探索的重要基石。

四、叢橫四海,攬盡地脈
志愿者冉一涵化身“地理探險家”開展“環球地理大冒險”課堂,將抽象的地理概念轉化為孩子們觸手可及、趣味盎然的互動體驗,將世界地圖呈現在小朋友的眼前,使喜馬拉雅山不再是高不可攀。她還向小朋友分享世界之中出名的地域,不僅開拓了小朋友的眼界,也在他們心中埋下了一顆夢想的種子,點亮一雙雙看見宏偉世界的眼睛。

探索地理,點亮微光。此次地理知識小課堂三下鄉活動,是知識跨越山海的奔赴,更是為鄉村孩子打開看世界的窗。走進“土地”,是扎根對家鄉的熱愛;擁抱“遠方”,是奔赴對未知的向往。相信在大手牽小手團隊成員的接力耕耘下,會有更多被地理賦予視野的鄉村孩子走向更遠的未來。愿我們繼續攜手,以地理為筆,書寫城鄉共融、逐夢同行的美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