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王昊凱)6月30日,陽光穿透仙雨砦村的樹蔭,溫柔地灑在青瓦白墻上,武昌工學院城市建設學院“砦村振業,筑夢鄉村”基層服務隊的隊員們跟隨仙雨砦村駐村書記的腳步,沿著蜿蜒的村道,滿懷期待地走向村里那座充滿溫情的幸福食堂。
圖為駐村工作隊隊長為隊員們講解幸福食堂周邊環境 陳柄瑞攝
圖為愛心食堂旁幸福菜園 陳柄瑞攝
仙雨砦村里飄著飯菜香的幸福食堂——這座由閑置校舍華麗轉身而成的食堂,門口“幸福食堂”四個大字在晨光中熠熠生輝,仿佛在訴說著鄉村養老的新篇章。幸福食堂正成為村里老人最溫暖的“第二個家”。自2023年4月正式運營以來,這座由閑置校舍改造而成的食堂,不僅解決了200余名留守老人的“吃飯難”問題,更以“食”為紐帶,串聯起鄉村治理、文化傳承與民生溫度,成為鄉村振興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圖為隊員們在幸福食堂門口合影 陳柄瑞供圖
走進幸福食堂,寬敞明亮的餐廳里,2位老師及10位隊員們圍坐一桌,熱氣騰騰的八菜一湯冒著香氣。隊員們舉起大拇指說到“這里讓村里的老人們每天都能吃上熱乎飯,葷素搭配,營養又健康!”
食堂的“溫度”不僅體現在飯菜上。后廚配備消毒柜、留樣冰箱,嚴格執行“熟食當日清”制度,縣市場監管局定期抽檢,確保食品安全“零隱患”。此外,食堂還延伸出健身運動、圖書閱覽、棋牌娛樂等服務,老人們飯后可以下棋、看書、納涼,甚至參與村里的廣場舞活動。
離村時,黃昏的日光灑在食堂的屋頂上。隊員們回頭望去,飯菜飄香的食堂里,阿姨正在收拾碗筷。這座小小的食堂,承載著太多的溫暖:它是黨和政府“老有所養”的承諾,是鄉村治理“共建共享”的縮影。
圖為隊員離開幸福食堂時的合影 陳柄瑞攝
在仙雨砦村,幸福食堂的“幸福故事”,正隨著裊裊炊煙,飄向更遠的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