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魚苗村產業密碼:重慶城市管理職業學院鄉村振興促進團輕舟映像服務隊走進魚苗村 重慶城市管理職業學院鄉村振興促進團于7月2日深入重慶市榮昌區雙河鎮魚苗村,聚焦鄉村產業發展,實地走訪安玲魚苗村產業園區,解鎖傳統漁業向現代化、規模化轉型的“振興密碼”。本次以“走訪漁業探尋發展密碼”為主題,通過與返鄉青年對話、聆聽產業變遷歷程、實地考察科技養殖場景,讓實踐團成員直觀感受“產業興村”的內核。
鏡頭為筆,續寫鄉村溫暖篇章 本次活動中,鄉村振興促進團將為村民免費拍攝并打印照片,制作成紀念相冊贈予家庭。除攝影服務外,團隊還將開展健康義診、政策宣講等活動,讓服務覆蓋鄉村生活多元需求。用鏡頭記錄一老一小的幸福,既是對鄉村情感的珍藏,也是我們青年學子服務基層的初心實踐。

此次活動是重慶城市管理職業學院深化校地合作、助力鄉村振興的縮影。未來,團隊將繼續以“文化+服務”的形式,讓青春力量在鄉村熱土上綻放光彩,為鄉村振興戰略的落地寫下生動注腳。
科技賦能產業觀察:產業興村與文化留痕同頻共振 7月2日下午,實踐團再次走進魚苗村,實地參觀安玲魚苗村產業園區,探尋漁業發展密碼。據漁業負責人介紹,當地通過“黨建引領+上級支持+大戶帶動”模式,推動傳統漁業向規模化、科技化轉型,不僅提升了集體經濟,更實現了“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的有機統一。實踐團成員走進養殖基地,目睹智能投喂設備、水質監測系統等科技應用,深刻理解“產業興村”背后的技術支撐。
“產業發展讓鄉村有了‘硬實力’,而我們的攝影活動則希望為鄉村注入‘軟實力’。”實踐團指導老師表示,“當老人們看到打印好的照片時,臉上的笑容就是對‘幸福’最生動的詮釋,這也是鄉村振興中不可或缺的情感維度。”

返鄉青年話初心,產業溯源探根基 活動結束后,實踐團與魚苗村黨總支成員、返鄉青年劉向強進行深入交流。劉向強以“新農人”身份講述魚苗村的歷史淵源與發展愿景,他提到:“村子因漁業得名,如今正探索產業升級,而文化與情感的傳承同樣重要,你們的攝影活動為村里留下了珍貴的記憶檔案。”

“留住年輕人,先要讓土地有活力。”劉向強的話語中透著對家鄉的熱忱。實踐團成員了解到,魚苗村通過“黨總支+企業+農戶”模式,不僅盤活了集體經濟,更吸引了一批像劉向強這樣的返鄉人才,為產業振興注入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