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積極響應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號召,傳承中華優秀農耕文化,賦能鄉村特色產業發展,安徽理工大學“拾遺-薪繼啟為創新實踐隊”暑期社會實踐團于6月30日至7月1日奔赴享有“世界梨都”美譽的安徽省碭山縣,開展為期兩天的高效社會實踐。實踐團成員心懷“國之大者”,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的殷殷囑托,聚焦碭山梨這一珍貴的農業文化遺產,通過密集的實地調研、訪談交流,探尋梨產業現代化發展路徑,以青春智慧為鄉村振興注入澎湃動能。
1.田壟躬行探實情,科技興農聆脈搏
實踐團于6月30日下午抵達碭山后,即刻響應“到基層去、到實踐中去”的號召,首站直插產業一線,深入梨園進行梨農深度訪談。在壹號梨園,現代化的科技應用令同學們印象深刻:自動監測系統精準調控流水量、滴水量,自動捕捉裝置有效防治小青蟲、紅白蜘蛛等蟲害。工作人員詳細介紹了應對自然災害的智慧,如高達11.6米、吹風距離50米的防霜風機雖不常用,卻是每三四年應對霜凍的關鍵保障。同學們了解到碭山梨產業的宏大規模、驚人產量以及產業鏈條。訪談也揭示了挑戰:尋找早采與保證口感的平衡點,以及加工廠主要集中在縣城、品牌建設等現狀。當地梨農的辛勤勞作與無人機打藥的應用,讓同學們深刻感受到傳統農業與現代科技、人力成本交織的現實圖景,更體會到在黨的惠農政策支持下,農業現代化的艱辛探索與廣闊前景。這次扎根泥土的訪談,為青年學子理解國情農情、響應國家戰略奠定了堅實的實踐基礎。
圖為實踐隊成員在梨園聽取工作人員介紹自動監測系統。汪青坪 供圖
2.對話數字新先鋒,解碼電商振興途
7月1日上午,實踐隊拜訪了本土電商達人陳開森。陳開森詳細分享了利用抖音等平臺將碭山梨銷往全國的經驗與遇到的難題。他介紹,碭山梨品種多樣,市場策略也不同:早熟梨多為日韓系品種,易發酵,需快速銷售;晚熟酥梨則是當地優勢品種,耐儲運,主要與順豐快遞合作進行電商銷售。物流成本是電商面臨的主要壓力之一,“五六斤桃子的快遞成本在5、6塊左右,十斤的則在9塊左右。”陳開森提到,碭山縣政府對采購貧困戶水果的電商企業給予一定補貼,體現了政策對助農興農的支持。談及創業初心,他表示是看到了家鄉水果的高性價比優勢,希望帶動當地經濟發展。目前,其運營較好的賬號擁有3萬多粉絲,常在果園進行直播。陳開森也坦言,市場價格波動大、疫情影響消費力以及收購時需兼顧村民對價格的要求和果品質量控制標準,是日常運營中需要不斷平衡的挑戰。他的實踐為隊員們提供了青年利用新業態新模式反哺家鄉、助力產業振興的生動案例。
圖為實踐隊成員向電商達人陳開森(右一)咨詢線上銷售策略。汪青坪 供圖
3.李莊座談聚青年,青春對話繪答卷
當日上午稍后,實踐隊參加了在李莊鎮舉辦的“我在李莊過七一”——“紅心向黨共話振興”青年高校人才座談會。碭山縣團縣委相關負責人、李莊鎮村干部、安徽理工大學及合肥經濟學院實踐團隊師生代表齊聚一堂。座談會上,高校學子們結合連日來的基層實踐見聞,踴躍發言。安徽理工大學學生代表提出利用數字技術進一步優化酥梨種植管理信息平臺、打通產業鏈數據鏈的建議;合肥經濟學院學生代表則關注利用當地梨文化資源發展特色文旅的潛力。合肥經濟學院學生殷賢博在發言中表示:“作為青年學子,我們不僅要走出去開闊眼界,更要帶著知識和能力走回來,建設家鄉。”碭山縣團縣委相關負責人寄語青年學子,要充分發揮各自專業優勢,加強校地、校際團隊間的溝通協作,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形成服務地方發展的更強合力。座談會后,駐村書記帶領學生們參觀了安徽省首批和美鄉村示范點——李園新村。白墻青瓦的民居與遒勁的百年梨樹相映成趣,“樹在家中,村在林中”的生態宜居景象,直觀展示了鄉村振興“生態宜居”要求的落地成果。
圖為安徽理工大學、合肥經濟學院的兩支實踐團合影。汪青坪 供圖
4.古樹雄姿仰豐碑,精神根脈礪初心
7月1日下午,實踐隊前往此行最后一站——良梨鎮梨樹王景區。景區內樹齡悠久的“梨樹王”和“梨樹神”枝干蒼勁,深深扎根于碭山大地,默默見證著地方的發展變遷與時代進步。碭山縣農業農村局工作人員介紹,這些古梨樹是當地梨產業發展的歷史見證者,其頑強的生命力象征著農業的堅韌與傳承。隊員們駐足古樹下,聯想到無數響應黨和國家“西部計劃”、“三支一扶”等號召,像古梨樹一樣扎根基層、奉獻青春的青年干部。這堂生動的“田間思政課”讓隊員們深刻感悟到,鄉村振興不僅需要科技創新與產業支撐,更需要一代代人堅守初心、接續奮斗的精神傳承,將對黨和國家的忠誠、對人民的熱愛,深植于服務基層的實踐之中。
圖為實踐團成員向梨樹神祈福。汪青坪 供圖
5.青春踐行擔使命,賦能鄉村啟新程
為期兩天的密集實踐,安徽理工大學“拾遺-薪繼啟為創新實踐隊”深入碭山梨產業一線。隊員們從梨園田壟的科技應用與果農智慧中,理解了產業升級的挑戰與機遇;從電商達人的創新實踐中,學習了新業態賦能產業的新路徑;在李莊鎮的青春對話中,激發了服務鄉村的責任感與使命感;在梨樹王的無聲訴說中,感悟了扎根奉獻的精神力量。實踐隊成員們深刻認識到,守護和發展好碭山梨這一金字招牌,需要持續以科技賦能解決生產痛點,以政策與模式創新開拓市場,更需要廣大青年人才傳承“扎根”精神,將個人理想融入國家鄉村振興的偉大事業。
隊員們表示將牢記習近平總書記“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的教誨,把此次“三下鄉”實踐中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悟,轉化為服務鄉村發展的智慧與力量,以實際行動踐行“請黨放心,強國有我”的青春誓言,在廣袤的鄉村熱土上奮力書寫守護“梨”想之光、賦能鄉村振興的時代答卷!
(通訊員汪青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