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浙江金融職業學院“金穗先鋒·興鄉共富”實踐團奔赴水竹村劉文西美術館,以文化調研為切入點,探尋在“千萬工程”的引領下,文化賦能鄉村振興、助力共同富裕的新路徑。這場別開生面的實踐,為鄉村文化振興注入青春活力,也讓文化鄉建的種子在水竹村深耕發芽。
走訪美術館,觸摸鄉村文化脈絡
下午,實踐團抵達水竹村劉文西美術館。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大家沉浸式走訪參觀美術館。漫步美術館,劉文西先生以陜北、鄉村為題材的畫作依次鋪展,生動呈現新時代鄉村風貌變遷。從質樸的陜北窯洞到洋溢希望的田野,藝術作品成為“千萬工程”助力鄉村蛻變的生動注腳。實踐團感受到了藝術與鄉村振興的深度聯結——藝術不僅是審美的表達,更是記錄鄉村發展、凝聚共富共識的文化載體。
多維調研,解碼文化鄉建密碼
參觀結束后,實踐團的調研工作同步啟動,形成“采訪問談+微課宣講+問卷調查”的立體模式。
采訪問談:實踐團圍繞美術館助力鄉村文旅發展、文化賦能村民共富等議題,與館內人員、當地村民深入交流。“國家來建設,村子整體都有提升,道路變寬了。原來的路十分不好,現在都變成柏油路。村子整體美觀不少,來的人也不少,老百姓收獲多了。”村民劉亞祥質樸的話語,印證了文化鄉建對“千萬工程”的賦能——以文化吸引力帶動鄉村產業,讓村民共享發展成果。
微課宣講:實踐團化身“文化宣講員”,結合劉文西作品與“千萬工程”項目,向村民、游客分享“文化+鄉村振興”的實踐邏輯。從文化賦能鄉村美學到文化IP帶動產業增收,生動的講解讓“文化助力共富”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激發了村民參與鄉村文化建設的積極性。
問卷調查:實踐團面向游客、村民發放問卷,調研文化鄉建的社會反響與發展需求。數據收集過程中,“期望增加文化活動”和“學習藝術創作增收”的反饋數量較多,為后續深化藝術賦能鄉村路徑提供了真實依據。
青春實踐,點亮共富新征程
首日調研工作進入尾聲,此次調研不僅讓實踐團深入理解“千萬工程”內涵,更以文化為橋深入探索出鄉村振興與共同富裕的創新路徑——通過激活美術館文IP,帶動鄉村文旅、研學等產業發展,讓村民既是鄉村發展的受益者,也是文化振興的參與者。
“千萬工程”成為鄉村振興的底色,文化則為共富之路添彩。水竹村劉文西美術館的調研實踐,是青春力量賦能鄉村的生動縮影。未來,期待更多青年投身文化鄉建,以文化創新激發“千萬工程”新活力,讓文化之美真正轉化為鄉村共富的動力,書寫新時代鄉村振興的動人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