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陽光灑在鄉間小路上,今日的三下鄉活動在汗水與笑聲中拉開帷幕。
江西師范大學科學技術學院“共青薪火,栗耘興鄉”實踐隊員不僅體驗了農耕的辛勞與樂趣,更通過采訪兩位平凡卻閃耀著光芒的鄉村人物,收獲了滿滿的感動與思考。
基層堅守者:李堂友作為原村委民兵連長,他扎根基層數十年,黨性強、經驗豐富,卻始終保持著謙和的笑容。
采訪時談及基層工作時,他眼神堅定:“能為鄉親們跑跑腿、解解憂,心里就踏實。”最讓人動容的是他對家庭的擔當——常年照顧生病的老伴,用行動詮釋“責任”二字。在他身上,我們看到了共產黨員“能吃虧”的精神底色。
自強不息者:郭金銅“一只手也能把日子過出花來!”“我現在每天都很忙,很充實,根本不會想那么多”年輕時遭遇不幸,現在依舊行動有些不便的他對于生活沒有抱怨,只有對生活的滿滿的熱忱。談到對于現在時常消極悲觀的年輕人的建議時他笑著說“干就是了,不用想那么多,做出成果總比整天自怨自艾要好得多!”這份堅韌與樂觀,像一粒種子埋進了我們心里。

泥土中的課堂下午,我們跟隨村民下地種紅薯。揮鋤頭、挖土坑、埋薯苗……


看似簡單的動作卻讓我們手忙腳亂泥。土沾滿褲腿時,我們才真正明白“粒粒皆辛苦”的含義。夕陽西下,新栽的薯苗在風中輕擺,仿佛與兩位采訪對象的身影重疊——他們何嘗不是鄉村沃土里頑強生長的“苗”,用平凡的力量滋養著這片土地?

歸途的思考今天的經歷讓我們懂得:鄉村振興不僅需要政策扶持,更需要無數人的堅守。他們或許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但那份“能吃苦”“能吃虧”的品格,正是鄉土中國最動人的底色。而我們,也將帶著這份感動,繼續在青春的路上向下扎根,向上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