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湘潭大學化工學院赴寧鄉西部中華文化傳承實踐團走進沙田鄉叔衡紀念廣場,開展主題文化實踐活動,通過寓教于樂的方式,為當地兒童帶來知識與歡樂,助力文化傳承與青少年成長。
石膏娃娃、多彩粘土、卡通掛件、迷你日歷、勵志線圈本......隨著物件的擺出,小朋友的注意力也被吸引過來。在實踐團成員的耐心引導與熱情鼓勵下,孩子們積極回答有關當地飲食文化的趣味提問,并充分發揮想象力,創作出造型多樣的粘土作品和色彩斑斕的石膏娃娃,這些充滿童真童趣的手工作品,展現出兒童對世界的獨特認知與理解。“小朋友們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令人贊嘆,也讓我們深刻體會到此次活動的重要意義。”實踐團成員在活動后表示。
與擺點一角的熙熙攘攘不同,廣場中央的數獨挑戰成為激發孩子們思維活力的“主戰場”。活動伊始,不少孩子面對題目時顯得羞澀拘謹,在實踐團成員的悉心指導下,逐漸大膽嘗試、深入思考。隨著暮色降臨,廣場上的思維碰撞愈發激烈,孩子們專注解題的神情引得過路的居民紛紛駐足圍觀。其中,一名小男孩堅持到活動結束前一刻,成功攻克高難度題目,贏得終極大獎,成為活動中的亮眼一幕。
臨行之際,眾多居民及參與活動的兒童表達了希望更多舉辦此類活動的愿望。此次活動讓實踐團切實走進了當地居民的生活,體驗了當地淳樸的民風,將知識與歡樂播撒在了沙田這片蘊藏生命力的土地上。這也正是“三下鄉”活動的初心——傳播知識,弘揚文化,拓寬視野,豐富精神世界,讓每位參與者都能領略到智慧與文明的獨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