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引導和幫助廣大青年學生上好與現實相結合的“大思政課”,在社會課堂中“受教育、長才千、作貢獻”。2025年6月24日,在新余開展“三下鄉”調研期間,新余花鼓戲傳承人、國家二級演員章志剛,為藝體同行初心實踐團成員展開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花鼓戲教學。
溯源歷史,領略戲曲魅力 活動伊始,傳承人從花鼓戲的發展歷史講起。他聲情并茂地講述,新余花鼓戲起源于清乾隆年間,那時民間藝人挑著擔子,走村串戶,用簡單的樂器和質樸的唱腔,給鄉親們帶來歡樂。在漫長歲月里,它不斷融合當地民俗與民間音樂,逐漸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劇種,成為新余人民情感與記憶的重要載體。成員們聽得入神,仿佛穿越時空,看到了花鼓戲昔日的輝煌。
親授技藝,領略戲曲韻味 隨后,非遺傳承人章志剛親自示范花鼓戲的基本功。他強調“矮子步”是花鼓戲的精髓,通過半蹲、全蹲、交叉步等動作,展現角色靈動與戲曲韻律。學員們跟隨指導,從生疏到熟練,逐漸掌握動作要領。章志剛還穿插講解了花鼓戲的表演特色,如丑角的“五官功”特技、旦角的帕子運用,以及行當設置中“三小戲”的獨特性。
直面困境,探索創新之路 交流中,章志剛坦言如今花鼓戲面臨觀眾老齡化、傳承人才短缺等問題。但他并未氣餒,積極探索創新發展模式:借助“三下鄉”活動:像此次邀請實踐團參與,將花鼓戲帶到大眾視線,讓更多年輕人接觸和了解這門藝術。開發文創產品:設計制作花鼓戲主題的玩偶、鑰匙扣、明信片等文創產品,讓花鼓戲以另一種形式走進人們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