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全家擠在不到10平米的木船上,漏雨時拿盆接水,孩子上學要劃半個鐘頭船去對岸。”68歲的陳大爺坐在新家的陽臺上,指著遠處的漁船給隊員們比劃。實踐隊挨家走訪老漁民,聽他們講從“海上漂”到“岸上居”的苦與甜——如今政府蓋起連排新房,村里搞起海鮮養殖和漁家樂,當年搖船的手如今拿起了直播設備。在“連家船民上岸記”展館里,隊員們盯著斑駁的舊漁網和泛黃的老照片,突然懂了墻上“幸福是奮斗出來的”這句話有多沉。
“家人們看過來!這是剛撈上岸的寧德大黃魚,蒜瓣肉賊鮮嫩!”隊員小王舉著手機在漁排上直播,身后漁民大叔靦腆地展示捕撈技巧。針對村里的漁業和文旅資源,團隊幫著搭起電商直播間,一周賣出200多斤海帶;還設計了“漁歌體驗+趕海拾貝”的旅游路線,把非遺漁鼓調編成打卡項目。更請來水產專家辦培訓課,手把手教養殖戶調水溫、防病害,有大叔當場掏出小本本記滿三頁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