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助力環保行:大學生三下鄉走進歙縣綿潭村
文/王一卉 徐汝彤(安徽信息工程學院社會實踐團隊成員)
近日,[安徽信息工程學院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自動化2401]的大學生們懷揣著青春的熱情與對鄉村發展的責任感,來到黃山市歙縣綿潭村,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聚焦村莊環境保護,為鄉村生態建設注入青春力量。
綿潭村位于新安江北岸,作為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和國家4A級景區“新安江山水畫廊”的主景區,生態環境優美,文化底蘊深厚,但在發展過程中也面臨著環境保護的挑戰。大學生們抵達后,迅速分組展開行動。
在前期調研中,他們深入田間地頭、農家小院,與村民們親切交流,了解村莊的環境現狀、村民的環保意識以及日常的環保行為。不少村民表示,近年來隨著游客增多,村里垃圾量有所增加,垃圾分類和處理成為難題。大學生們敏銳地捕捉到這些問題,為后續的環保實踐找準了方向。
實踐過程中,大學生們充分發揮專業優勢,開展了形式多樣的環保活動。他們利用所學的環境科學知識,在村里舉辦環保知識講座,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村民講解垃圾分類的重要性、農業面源污染的危害以及如何進行綠色農業生產。講座現場,村民們認真聆聽,積極互動,不少村民表示學到了實用的環保知識,以后會更加注意保護環境。
為了讓環保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大學生們還組織了環保知識競賽和垃圾分類實踐活動。他們精心準備了環保相關的題目,吸引了眾多村民參與競賽。在垃圾分類實踐環節,村民們在大學生的指導下,將不同類型的垃圾準確投放到相應的垃圾桶中,在寓教于樂中提高了環保意識和參與度。
除了知識普及,大學生們還身體力行參與村莊環境整治。他們手持掃帚、垃圾袋等工具,對村莊的道路、河道周邊進行垃圾清理。盡管烈日炎炎,但大家干勁十足,不放過任何一個衛生死角。經過幾天的努力,村莊的環境面貌煥然一新,道路干凈整潔,河道清澈見底,村民們看在眼里,喜在心上。
此次“三下鄉”環保實踐活動,不僅讓綿潭村的生態環境得到了改善,也讓大學生們在實踐中得到了鍛煉和成長。大學生們紛紛表示,通過這次活動,深刻體會到了鄉村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今后將繼續關注鄉村環保事業,為鄉村振興貢獻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未來,大學生們計劃與綿潭村建立長期的幫扶關系,持續開展環保活動,助力村莊實現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美好愿景。
綿潭村環境保護工作總結
在環境保護工作中,綿潭村秉持著綠色發展理念,取得了顯著成效。我們成立了環保志愿隊伍,開展河道清理、垃圾清掃等活動,確保村內環境整潔。通過宣傳環保知識,村民的環保意識大幅提升,亂扔垃圾、隨意排放污水等現象明顯減少。同時,我們對村內閑置土地進行了綠化,種植了大量樹木和花草,不僅美化了環境,還改善了空氣質量。此外,我們還積極推廣垃圾分類,從源頭上減少了垃圾對環境的污染。未來,綿潭村將繼續加大環保力度,讓村莊環境更加優美,為村民創造更好的生活條件,為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安徽信息工程學院 向陽花開圓夢工程社會實踐團隊
通訊員:徐汝彤
2025/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