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粉筆的親密接觸,辦公桌上放置了一沓厚厚的書。在安靜的教室中,不厭其煩地講述課本上的內容。——這就是何憲生老師每天面對的工作場景。
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富川瑤族自治縣古城中心校的一張辦公桌上,身穿常服的何憲生老師正俯身埋入成堆的書籍中批改著作業,檢查著學生們的學習情況。耕耘教壇數十載,何憲生老師累計教育了數百名幫助這些學生完成小學學業,進入初中。讓學生們有了走出大山的信心和勇氣。
談到選擇這份職業的初衷時,何憲生老師回答道:“我當初從事教育工作,最初是想改善一下家中生活。但堅持久了,就想著要認真對待這份職業,看著教出來的孩子,心里其實挺高興的。看到他們之后就想,無論什么原因,待遇好壞與否,我都要為國家培養人才。”

圖為古城中心校教學樓。莫琳 供圖
四十年前,何憲生老師來到了位于富川瑤族自治縣的古城中心校,當他看到當地落后的教學設施,不理想的教學環境時。他堅定地提出要做這所學校的老師,辦好這里的教育。在班級上教學時,他時常鼓勵學生:“我也是從貧困的山區出來的,我懂你們學習的不易,所以我想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教導你們,幫助你們走出這里。”此后,何憲生老師的身影常出現在群山之間。
辦好教育遠比想象中的難,學校是簡陋的農村瓦房。教學設施不完善,有些教室中的凳子都是壞的。教學時缺少用具,印資料是用蠟紙來刻。“當時學校的教室窗戶,連玻璃都沒有啊,窗戶漏風用的尼龍薄膜來貼。”何憲生老師回憶道。
“何憲生老師教書教的挺好的,我的孩子就是在他手下讀書的,他經常鼓勵這些孩子多讀書,多寫作呢。我孩子的語文成績就因為他提高了不少。”一位正在等候孩子放學的家長說。
這次任職,一干就是四十年。期間有多位老師退休了,離開了這所學校。但何憲生老師仍然堅守在自己的教育崗位上。何憲生老師用堅定的聲音說:“我還能再教這些學生幾年,我能把他們帶到畢業。”
“我們都很喜歡何老師,他講的課也很有趣,我們希望他可以一直教我們語文。”一個班級的同學異口同聲地說道。

圖為古城中心校大門。莫琳 供圖
2025年,是何憲生老師任職的第四十四年。這個時候的何老師,已經培養了數百名學生。將相當一部分學生送入了名牌大學。當提及最使人感動的是什么時,何老師笑著說:“像我們這種教書年齡大了,在街上遇到從前的學生,他們還會叫聲我們,即使我不一定認得他們。這就是一種被人尊敬的感覺呀,也算是“桃李滿天下”了。”
后來,學校的教學環境得到改善。老師們的辦公設施也變得完善起來。學校的教學設施也從黑板變成了白板。也建成了樓房。學生的數量也變得更多了。“大家漸漸地認可我們的教育了。”何憲生老師感慨道。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鄉鎮學校的老師變少了。何老師面露難色,苦笑道:“大多數年輕人都不太愿意在鄉村待。”采訪隊隊員從何老師的話中得知如今鄉鎮小學的尷尬處境,招不到老師。年輕人稀缺,在學校中任職的也是女老師居多,男老師少。
何老師明白,要解決這個問題,一定要先提升學校的教學質量,學校的評價好了,才能吸引人才。于是何憲生老師向學校提出開展特長班教學。聯系專職的老師給學生開展特色課程,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何老師也親身參與到這個活動中,他負責教學生書法,手把手地教育學生。何老師始終相信:“學生需要因材施教,不喜歡讀書的學生不一定是笨,他也有其它的出路。”
經過數十年的辛勤耕耘,學校變得越來越好。教師的教學水平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現在還有學生來看望我呢。”何老師笑著說。

圖為古城中心校食堂。莫琳 供圖
最后,何憲生老師表示他一直相信未來是孩子們的時代,教育會不斷地發展。“在今后,國家的教育肯定越辦越好,人民的生活越過越幸福!”何憲生老師笑著說。(通訊員:曹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