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5日清晨,曲阜師范大學心系農情實踐隊懷著對鄉村振興和農村能源轉型的好奇,前往青島市即墨區金口鎮李家周疃村開展了一次關于農村能源現狀的調研實踐。這次實踐不僅讓我深入了解了農村能源的使用現狀和面臨的挑戰,更讓我看到了鄉村振興戰略在能源領域的具體落實和未來發展的希望。
傳統能源負擔沉重。李家周疃的村民們大多依賴煤炭和薪柴取暖、做飯,這種習慣已經延續了幾十年。當我走進一戶農家,看到墻壁被煙熏得漆黑,空氣中彌漫著刺鼻的煤煙味時,我心中不禁一緊。村民金淑云告訴我,雖然他們知道燒煤燒柴不環保,但已經習慣了這種方式,而且太陽能、電暖器這些設備太貴,他們用不起。那一刻,我意識到,改變并非易事,傳統觀念和經濟成本的雙重壓力,讓村民們在面對清潔能源時顯得猶豫不決。
圖為村民家燒煤的爐子。周小雅 攝
清潔能源曙光初現。盡管傳統能源的依賴依然根深蒂固,但在李家周疃,我看到了一絲綠色的希望。村里的孫大娘家屋頂上安裝了幾臺太陽能熱水器,她熱情地向我介紹太陽能熱水器既省錢又環保的優點。她臉上洋溢的笑容,讓我感受到了清潔能源帶來的實實在在的好處。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未來的曙光——清潔能源不僅能改善環境,還能為村民帶來經濟收益,這種雙贏的局面,或許就是推動農村能源轉型的關鍵。
然而,實踐的過程并非一帆風順。在與村民們的交流中,我深刻感受到,農村能源轉型面臨著諸多挑戰。經濟成本是最大的障礙之一,許多村民表示,雖然知道清潔能源的好處,但初期的設備投入讓他們望而卻步。技術與認知的障礙也不容忽視,不少村民對新能源設備的使用和維護缺乏信心,擔心設備壞了修不起。這種種顧慮,讓我意識到,推動農村能源轉型,不僅需要政策的支持,更需要我們深入基層,去了解村民的真實需求,消除他們的顧慮。
為了推動農村能源轉型,我們需要采取多方面的措施。首先,政府應加大對清潔能源設備的補貼力度,降低村民的初期投入成本。其次,社區和相關機構可以組織培訓活動,幫助村民了解和掌握新能源設備的使用和維護方法。此外,企業可以開發更適合農村市場的清潔能源產品,提高設備的性價比。最后,媒體和公益組織可以通過宣傳,提升村民對清潔能源的認知和接受度。我相信,通過這些措施,農村能源轉型的進程將加速推進。
圖為村民家的太陽能熱水器。周小雅 攝
這次實踐讓我收獲頗豐,對農村能源轉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意識到,農村能源轉型不僅是技術問題,更是社會問題。我們需要從村民的實際需求出發,解決他們面臨的經濟和技術難題。同時,我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在面對復雜的社會問題時,我還需要更多的知識儲備和實踐經驗。這次實踐讓我明白,改變需要時間和耐心。我學會了從具體的問題中尋找解決方案,更重要的是,我學會了堅持,即使面對重重困難,也要相信,只要努力,就一定能看到希望。我相信,隨著技術的進步和社會的關注,清潔能源一定會在農村落地生根。我也將帶著這次實踐的收獲,繼續前行。(通訊員 周小雅)
圖為心系農情實踐隊合照。李珂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