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曲阜師范大學心系農情實踐隊來到山東省濟寧市汶上縣周村進行實地考察,調查農村新能源主要實現形式,以及新能源的使用對農民家庭消費支出的影響已經農戶對新能源的態度。通過本次調查,帶給了我很多意想不到的感悟與體會。
一走進村口,映入眼簾的就是一排排太陽能板,在太陽下反射著光芒,這就是周村的新能源太陽板,也是周村新能源發展的主要勢力。在山東省濟寧市汶上縣周村這個小村莊中,新能源的應用正展現出蓬勃的活力,造福著整個村子的經濟社會生活的發展。通過與農民的交流,我得知了新能源在村莊中發揮的巨大能量以及發展起來的不易。在農民的生活方面,李大爺表示,在沒有安裝太陽能板之前,冬天一般靠煤炭取暖,夏天就靠風扇和蒲扇,那會兒村子一到冬天就灰蒙蒙的,總是籠罩著一層霧霾。這樣的原因主要是因為電價過高,老年人舍不得用電,并且煤炭相較于電來說較為便宜,便成為了村里絕大多數人的第一選擇。但這樣不僅有煤氣中毒等的危險,而且污染了村子的空氣。但現在村子中大部分人已經用上了太陽能板,用到了免費的能源。這也使得許多人選擇用電取暖,現在不僅節省了錢財,而且還消除了安全污染的隱患;在經濟方面,新能源的應用節約了大棚經濟的能源開銷,減少了菜地澆水,照燈的能源消耗。這不僅節約了農民的支出,而且降低了當地的菜價,在這場新能源的應用中,經營者和消費者都是受益者,這是一場雙贏的買賣。通過對以上現實情況的分析,這讓我意識到了新能源的發展是必然的,并且是必要的。不管是從社會角度還是從人民的角度,發展新能源已經迫在眉睫。
圖為光伏屋頂。杜嘉潤 攝
新能源的路途并不是一帆風順的,通過與村民的交談和村委會的數據我看出了新能源在周村的發展從一開始的處處碰壁、舉步維艱,到現在的一帆風順。根據實踐隊下發的調查問卷顯示,村民在一開始并不認可新能源的發展。原因有三,一是因為新能源作為一個新出現的事物,許多村民并不信任它;二是因為新能源在安裝階段需要支出的費用較大,許多村民認為不值得;三是村民對新能源后續收益問題以及維修問題存在顧慮。這不僅是周村的問題,而且是所有村莊發展新能源普遍存在的問題,我們可以聚焦這些問題,通過解決這些問題來進一步推動新能源的發展。比如,村委會可以出臺相應的村策,對積極參加的村民提供補貼和兜底,讓村民實實在在看到新能源發展的利益所在。村民作為新能源發展的主力軍和主要的受益者,我們應該站在他們的角度來思考問題,來解決問題,一步一個腳印,為新能源未來的發展打好基礎。
圖為實踐隊員采訪村民對新能源的看法。孫曉欣 攝
在調查的過程中,我發現周圍許多農村都有發展新能源的良好條件,存在許多空的光伏屋頂和光伏路燈。并且農民對新能源的看法開始進行轉變,這讓我看到了新能源未來的發展前景是廣大。同時也讓我意識到了新能源發展的前景是光明的,但發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參與這次關于新能源的實踐探索,讓我在團隊協作中收獲滿滿。團隊里各方觀點交融,從能源技術研發到市場推廣,不同視角的碰撞,讓我對新能源主要實現形式有了全面且深入的認知。我學會在博采眾長中汲取智慧,尊重不同見解。通過實踐,我深知新能源以太陽能、風能、水能等為主要實現形式,已不再是理論設想,而是真切改變著能源格局。但新能源發展之路并非坦途,面臨著儲能技術瓶頸、成本控制等諸多挑戰,這凸顯了加快技術創新與突破的緊迫性。其發展不僅關乎能源結構轉型,更是實現全球可持續發展的關鍵。作為新時代青年,我們理當成為新能源發展的積極推動者。在未來,我將持續關注新能源領域,深入鉆研專業知識,提升實踐能力,期待能在新能源的技術創新、推廣應用上略盡綿力,助力新能源在更廣闊的未來,為世界鋪就綠色、可持續的發展之路。(通訊員 紀翔宇)
圖為實踐隊合照。李珂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