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寧古籍展古韻,文化傳承啟新章

近日,濟寧市博物館與曲阜師范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苯心未來社會實踐隊,在文化傳承與實踐探索領域,以各自獨特的方式,吸引了社會各界的目光。

踏入濟寧市博物館,古樸的建筑外觀與現代的設計理念相得益彰。走進館內,一場以珍貴古籍為核心的展覽正在有序開展。展臺上,《大乘妙法蓮華經卷第四》等古籍散發著獨特的歷史韻味。泛黃的紙張、工整的字跡,經歷了漫長歲月的洗禮,依然保留著古樸的質感。仔細端詳,經文內容詳實,書法風格剛勁又不失靈動,淋漓盡致地展現出古代書法藝術的高超水準和佛教文化的深厚底蘊。
據博物館工作人員介紹,這批古籍是館內多年精心收藏的成果,蘊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是研究古代宗教、文化、社會等方面的重要實物資料。為了讓這些珍貴古籍能完美地呈現在公眾面前,博物館團隊付出了大量心血。在文物修復室,修復師們全神貫注地工作。他們借助高精度的儀器,手持精巧的工具,仔細地對古籍的破損處進行修補、去污、脫酸等專業處理。一位修復師表示,古籍修復必須遵循“整舊如舊”的原則,每一個步驟都容不得半點馬虎,目的是最大程度保留古籍的歷史原貌和文化價值。
展覽期間,吸引了不少觀眾前來參觀。他們穿梭在展柜之間,安靜地欣賞著這些珍貴的古籍,感受著歷史與文化的交融。博物館還利用多媒體展示區,通過動畫、視頻等形式,為觀眾呈現古籍的制作工藝和背后的歷史故事,讓觀眾能更全面地了解這些珍貴文物。
此外,實踐隊還前往社區、校園開展文化科普活動。在社區文化廣場,他們設置展板、發放宣傳冊,向居民講解化學與傳統文化的關聯,如古代煉丹術與現代化學的淵源、傳統中醫藥中的化學知識等。在校園里,隊員們通過趣味實驗演示,如“自制紫甘藍酸堿指示劑”,結合古詩詞中對物質變化的描述,激發學生對化學和傳統文化的興趣。
濟寧市博物館的古籍展覽,以靜態展示結合多媒體動態呈現的方式,讓傳統文化以更直觀的形式走近大眾;曲阜師范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苯心未來社會實踐隊,則通過實踐探索,為傳統文化傳承開辟了新路徑。二者形式雖不同,但都在為文化傳承與發展貢獻力量。

文化傳承是一場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的接力賽。濟寧市博物館和曲阜師范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苯心未來社會實踐隊的行動,為文化傳承創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范例。期待未來有更多類似的活動,助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綻放出更加奪目的光彩。(通訊員 潘仲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