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淄,這座低調的千年古城,歲月靜好,古韻悠然。它見證了春秋戰國的風云變幻,承載著齊文化的深厚底蘊。1月25日,曲阜師范大學“春韻文瀾,萃古融新”實踐隊走進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的齊文化博物館,開展實踐活動,深入解讀家鄉這部厚重的“歷史書”。
圖為秦漢時期的丙午帶鉤(飾件)。王渝婷 供圖

圖為齊文化博物館的榮譽展示墻(部分)。 王渝婷 供圖
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實踐隊員不僅實地的體味到了書本上的“百家爭鳴”的學術氛圍,更讓實踐隊員頗為震撼的是齊地的名詞、名著和名人。臨淄成語典故被山東省政府公布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其成語典故有近千條,如“比肩繼踵”“和而不同”“老馬識途”等等。而這些成語典故所出自的著名典籍和書里書外的先賢,則使記憶中的歷史人物更為鮮活,比如《孫子兵法》,又如《管子》等。
圖為戰國時期的銅方壺(酒器)。王渝婷 供圖

圖為戰國時期的獸鈕鼎(炊器)。王渝婷 供圖
茫茫海岱一千里,泱泱齊風八百年。經過此次參觀實踐,實踐隊員深感:“如今,它以一種從容的姿態,訴說著歷史的滄桑,讓每一個踏足這片土地的人,都能感受到時光的沉淀和歷史的低語。”(通訊員 王渝婷)
圖為齊文化博物館角落的文創蓋章打卡處。王渝婷 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