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合肥工業大學材料學院亭松隊來到貴州九龍民族完小開啟了一場意義非凡的暑期三下鄉支教,亭松一詞取自安徽黃山的迎客松和松桃苗族自治縣,象征著從“皖”至“黔”的跨省份支教之行。團隊成員在探索與實踐中不斷追求,在陪伴與交流中與孩子共同進步。
一、德育篇:厚德載物,行穩致遠
為了培養學生優秀的品德,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團隊成員為孩子們準備了歷史課、英雄故事課等一系列課程,向孩子們介紹中國一路來的不易,從飽經戰火到豐衣足食,從科技的進步到文化的解放,從魯迅的犀利筆觸與深刻思想,到秋瑾的勇敢無畏與堅定信念,再到錢學森的卓越智慧與愛國奉獻,以及袁隆平的執著堅守與偉大成就,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每一步都離不開前輩英雄和每一個平凡人的努力,團隊成員希望在孩子們心中種下追求真理、熱愛祖國、奉獻社會的種子,可以在不久的將來為祖國的建設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品味家書故事,培育家國情懷。團隊成員結合合肥工業大學材料學院一院一品的特色,為孩子們開展一份家書的活動,團隊成員與孩子們分享了曾國藩、傅雷、毛澤東等人的家書故事。將時代的情境還原,帶領孩子們走進那段崢嶸歲月,深刻體會文字背后的情感和信仰。在團隊成員的啟發帶領下,孩子們認真細致地進行家書撰寫。其內容或展現對父母的愛,或抒發對長輩與故土的思念,或寄語未來的自己,或致敬黨和國家的奮斗歷史,或謳歌偉大的國家、偉大的時代,表達多樣,內容新穎,感情真摯。
二、智育篇:智慧之光,照亮未來
智育,不僅是為了學會知識,更是為了開拓視野。團隊成員通過生物課、地理課、科學科普課,為孩子們傳遞了豐富的知識,通過老師的講解,孩子們穿越回了恐龍時代、在上海的外灘遨游、欣賞遠近聞名的桂林山水、直觀的感受“水”的魅力……
團隊成員還為孩子們準備了職業啟蒙課程,體驗城鄉規劃師,建造一個屬于自己的城市;體驗餐館老板,經營一家專屬于自己的飯店……在課程中,團隊成員為孩子們介紹了城鄉的功能分區,建筑藍圖的使用方法,經營店鋪成功的秘訣等等,讓孩子們感受到每個職業的魅力,對未來的發展做出初步的規劃,在今后的日子里,朝著自己的目標努力前行。
三、體育篇:活力體育,悅動青春
每一滴汗水,都是青春最閃耀的印記;每一次跳躍,都向著更高遠的目標邁進。為了釋放孩子們的壓力,緩解焦慮,增強孩子們的團隊意識,團隊成員為孩子們準備了趣味體育課,在熱身活動后,團隊成員組織孩子們組隊進行接力跑比賽,孩子們熱情四溢,在陽光下盡情奔跑。隨后,團隊成員又組織了幾個趣味的體育活動:找朋友、夾氣球搬運、丟手絹……
在放學后,孩子們總是會自發的回到學校,與團隊成員一起打籃球,在烈日下揮灑汗水,在這里他們學會了團結、堅持與尊重,更懂得了勝利的意義遠不止于比分的高低。
四、美育篇:揮灑畫筆,勾勒未來
老師通過趣味美術課與專業的基礎素描課帶領孩子們感受藝術的真諦,在趣味美術課上,老師將畫紙與畫筆發給孩子們,讓孩子們進行創意折疊畫,有的孩子畫了可愛的小兔子、快樂的小恐龍,有的同學畫了被核廢水污染后的海洋、變異的魚類……每一幅作品的背后都體現出了孩子豐富的內心世界,每一份童真都應該被我們一起守護。
五、勞育篇:勤勉為舟,勞動光榮
為了營造一個更加清新、整潔、舒適的學習環境,團隊成員發起了大掃除活動,邀請每一位孩子與成員攜手并肩,用汗水和雙手,營造整潔的校園環境。團隊成員將孩子們分成幾組,分工進行打掃,從教室的每一個角落到操場的每一寸土地,從樓道的細心打掃到書桌的細致擦拭,每一個區域都有孩子們忙碌的背影。孩子間的協同合作,還給了校園一個整潔干凈的環境,為校園描繪出一幅清新、美麗的畫卷,用行動詮釋著對校園的熱愛與責任。
六、實踐篇:實踐為基,知行合一
熟話說:“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為了增強孩子們對紅軍形象的認知與親近感,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團隊成員帶領孩子們體驗手工制作紅軍帽,在一針一線中了解紅軍在艱苦卓絕的環境中為國家和民族解放而奮斗的英勇事跡,同時,在一針一眼中,鍛煉孩子們的動手能力與創新思維。
在活動的最后一天,團隊成員為孩子們準備了一個生日會,團隊成員將幾個大蛋糕與孩子們一同分享,孩子們也很頑皮的將代表祝福的奶油抹在團隊成員的臉上,每個人都洋溢著熱情的笑容,留下美麗的合影。
活動的最后一天下午,團隊成員被與孩子們歡聚在學校食堂包餃子,從和面的笨拙到搟皮的熟練,從包餡的創意到品嘗的滿足,每一個環節都充滿了歡聲笑語,在這里,每一顆餃子都承載著歡笑與溫情,承載著孩子們對團隊成員的不舍與留念,承載著團隊成員對孩子們的希望與期待……這小小的餃子,承載著太多太多的情感。
團隊以“筑夢黔行”為理念,以“為全體學生的美好未來,奉獻全部的智慧與力量”為目標。在支教過程中,團隊成員齊心協力,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不僅傳授知識,更注重培養孩子們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用耐心和愛心,為孩子們點亮求知的明燈,成為孩子們成長道路上的溫暖陪伴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