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7月6日電(龔云龍)
7月4日至7月11日安徽中醫藥大學螢火蟲實踐隊在安徽省滁州市定遠縣開展為期一周的“三下鄉”主題活動
“三下鄉”活動起源于上世紀80年代,是一項由共青團中央發起的社會實踐活動,旨在引導青年學生深入了解國情民情,增強社會責任感,培養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安徽中醫藥大學作為一所具有社會責任感的高等學府,每年都會組織學生參與此項活動,今年也不例外。
出發:帶著知識與希望的種子
在這個夏日灼灼的季節里,一群充滿活力的青年志愿者不畏天氣的炎熱踏上了通往鄉村的道路,他們是來自安徽中醫藥大學的一群熱心學子,他們帶著知識與熱情,參與了一年一度的“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這項活動旨在通過實際行動,將城市的先進理念和技術帶到農村,幫助了解改善鄉村的教育、衛生和文化條件,促進鄉村經濟的發展和文化的繁榮。
抵達:初識鄉土,心連心
活動正式開始后,志愿者們背上行囊,帶著滿滿的期待和準備充分的物資,分赴各個鄉村。開始了解各個鄉村的文化,與同村的一些老人進行溝通與了解。之后志愿者們深入田間地頭,與勞動人名一同勞作,了解幫助勞動人民一起勞作,幫助提高農產品的質量和產量。
圖為實踐隊員與村民進行溝通 王蕾 攝
教育先行:點亮智慧的燈塔
志愿者們首先關注的是教育問題。他們走進教室,與孩子們一起學習,教授基礎課程,開展興趣小組,激發孩子們的學習熱情。他們帶來的不僅是知識,更是對外界的無限好奇和探索的勇氣。課堂上,孩子們的眼睛閃爍著求知的光芒,仿佛看到了未來無限的可能性。
技術助力:科技興農,共筑豐收夢
除了教育,農業技術的推廣也是本次活動的重點。志愿者們深入田間地頭,向農民傳授現代農業技術,講解科學種植方法,幫助改善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他們與農民一起勞作,體驗勞動的樂趣,同時也將先進的理念和技術留在了這片土地上。
調研科查:病體難安中的救贖
在這之后志愿者們出發了解了當地的一個重要的地方——定遠縣永康鎮祝楊村衛生室,了解眾多關于當地老百姓的醫療情況,創建的歷史以及病人醫療感受。衛生室的醫療設備雖然相較于城鎮上有點簡陋和落后,但是醫療水平卻能讓人信服。在這里我們通過尋問與簡單的調查發現這座衛生室風評很好,被當地人名所信賴。最后調研結束我們在這留下了合照。
圖為實踐隊員在村衛生室合照 王蕾 攝
文化交流:傳承與創新
為了豐富村民的文化生活,志愿者們組織了一系列的文化交流活動。他們舉辦了電影放映、文藝演出,還邀請村民參與到手工藝制作和傳統節日慶;顒又小_@些活動不僅增進了城鄉間的文化交流,也讓村民們對自己的傳統文化有了更深的認識和自豪感
總結反思:收獲與成長
在活動結束之際,志愿者們紛紛表示,這次“三下鄉”活動是一次難得的學習和成長機會。他們不僅將所學知識付諸實踐,還深刻體會到了鄉村發展的迫切需求。一名志愿者動情地說:“在這里,我看到了鄉村的美麗和希望,也感受到了作為青年人的責任和使命。我們將繼續關注鄉村的發展,用我們的知識和行動為鄉村振興貢獻力量。”
告別:不舍與期待
離別之際,志愿者們與村民們依依不舍。他們承諾會繼續關注和支持這里的鄉村振興事業,而村民們則用最樸實的方式表達了感激之情。志愿者們離開時,心中充滿了對這片土地的深情和對未來發展的美好祝愿。
展望:持續的關懷與支持
“三下鄉”活動得到了當地政府和村民的高度評價。村委書記表示:“這些年輕人給我們帶來了新鮮的血液,他們的到來讓村里充滿了活力。我們希望這樣的活動能夠持續下去,讓更多的鄉村受益。”安徽中醫藥大學相關負責人表示,學校將繼續支持和推廣“三下鄉”活動,將其打造成為一項長期的志愿服務項目。學校還將探索與地方政府和企業合作,吸引更多的社會資源投入鄉村建設,共同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
結語:既是結束也是開始
“三下鄉”活動不僅是一次簡單的志愿服務,更是青年學子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具體體現。通過這次活動,志愿者們用實際行動詮釋了青春的意義,用汗水澆灌了鄉村的希望。他們的足跡遍布田野,他們的故事感動人心,他們的精神將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青年投身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