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理工大學學子開展“血液知識進社區”三下鄉實踐活動


2025 年 7 月 9 日上午,武漢理工大學“熱血啟智”三下鄉實踐隊走進武漢市洪山區中央花園社區,為 50 余名小朋友帶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血型探秘”科普課程。同時,實踐隊也開展了獻血與防艾知識科普活動,讓孩子們對血液知識有了更全面的認識。
血型探秘,趣味科普
“同學們,你們知道自己是什么血型嗎?血液在我們身體里像小火車一樣,每天都在運送營養呢!”實踐隊隊員孫鎮宇以趣味提問開場,瞬間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課堂上,隊員們通過動畫短片展示血液的組成,用彩色橡皮泥模擬紅細胞、白細胞的形態,讓抽象的醫學知識變得可視可觸。
在“血型配對”互動環節,實踐隊員將孩子們分成四組,分別代表 A 型、B 型、AB 型和 O 型血,通過“找朋友”游戲演示不同血型的輸血規則。“O 型血的小伙伴可以給所有血型輸血,就像社區里熱心助人的志愿者!”隊長孫鎮宇的比喻讓孩子們恍然大悟,現場不時響起陣陣掌聲。
獻血防艾,知識護航
在講解獻血知識時,實踐隊員們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將獻血比作給身體注入新活力,就像給“鐵倉庫”大掃除一樣,幫助身體清除多余的鐵元素。他們還詳細介紹了獻血前后的注意事項,如獻血前要保證充足的睡眠,不能熬夜玩耍或吃很多油膩食物,獻血時醫護人員會使用無菌的一次性器材,獻血后針眼 24 小時內要保持干燥等。對于防艾知識,實踐隊員們告訴孩子們艾滋病是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重點強調了血液傳播的防范措施,如選擇正規醫療機構做治療,不能使用未經消毒的紋身針,也不要和別人共用牙刷等。他們還特別闡述了獻血與防艾的緊密聯系,獻血前獻血者會接受 HIV 檢測,這是為了確保血液安全,而防艾工作能讓更多人符合獻血標準,二者相互促進,共同守護生命健康。
成果檢驗,收獲滿滿
課程尾聲,實踐隊發放了精心設計的知識問卷,涵蓋血型分類、血液功能、獻血與防艾知識等基礎內容。統計結果顯示,孩子們的平均正確率從課前的 32%提升至 89%,不少小朋友還在問卷背面畫上了“愛心血液”主題漫畫。“我知道了獻血要年滿 18 歲,等我長大了也要去幫助別人!”9 歲的王梓涵舉著自己的問卷驕傲地說。在采訪中,一名參與活動的小孩興奮地表示:“我以前對獻血和艾滋病都不太了解,今天聽了哥哥姐姐們的講解,我知道了獻血可以幫助很多人,而且防艾也很重要,我們要保護自己,也要關心別人。”
社區與學校,共同評價
中央花園社區黨委書記對實踐活動給予高度評價:“大學生們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普及科學知識,既滿足了孩子們的好奇心,也播下了關愛他人的種子,這樣的實踐活動很有意義。”武漢理工大學帶隊老師程磊表示,此次活動是學校“三下鄉”社會實踐的重要組成部分,團隊后續將整理課程資料,聯合社區開展系列健康科普活動,讓知識傳遞更有溫度。實踐隊員們也紛紛表示,看到孩子們收獲知識的笑容,更加體會到青年學子的社會責任,未來將繼續用專業所長服務社會,讓青春在實踐中綻放光彩。


此次活動通過趣味游戲、互動問答等形式,讓孩子們對血液知識、獻血和防艾有了清晰認識,不僅傳遞了關愛他人、奉獻社會的理念,也為孩子們筑起了一道健康防線。熱血啟智志愿服務隊表示,將繼續開展此類公益宣傳活動,讓更多人了解相關知識,共同守護生命與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