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人經濟”爆發:我們為什么愿意花錢買時間?
從外賣平臺到跑腿代購,從智能家居到共享服務,“懶人經濟”市場規模已突破萬億元。上海白領小王每月花費500元訂購凈菜配送,省下的2小時用來健身和學習;深圳寶媽用AI育兒助手規劃孩子日程,將碎片時間投入副業。這種消費升級的背后,是當代人對“時間自由”的極致追求。
但值得警惕的是,過度依賴服務也可能讓我們喪失基本生活能力。日本曾出現“外賣成癮癥”群體,因長期足不出戶導致社交退化;韓國首爾甚至開設“生活技能補習班”,教年輕人如何做飯、修家電。如何在效率與體驗間找到平衡?或許答案在于:用科技解放重復勞動,同時保留親手烹飪、打掃房間等能帶來成就感的生活環節。
經濟學家薛兆豐指出:“花錢買時間,本質上是用金錢交換效率,但不能讓效率吞噬生活的溫度。”就像德國哲學家海德格爾所說:“人,詩意地棲居。”有些“麻煩”本身就是生活的樂趣。
作者:劉一格 楊高遠 王夢涵 來源:多彩大學生網
掃一掃 分享悅讀
- 提升心理韌性:大學生應對壓力的關鍵
- 在當今競爭激烈的社會環境下,大學生面臨著來自學業、社交、職業規劃等多方面的壓力。心理韌性作為一種關鍵的心理品質,決定著大學生能
- 06-23
- 大學生心理適應:從迷茫到成長
- 大學,是人生旅程中的關鍵轉折點,充滿無限機遇與挑戰。對于初入大學的新生而言,從相對熟悉、規律的高中環境,過渡到自由開放、豐富多
- 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