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桑初日升,奮進新征程
黨自誕生以來,一路披荊斬棘,一路凱歌前行,不斷櫛風沐雨,最終淬火成鋼。二十大的召開,事關人民的幸福,事關黨和國家的事業,事關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億萬人民期待,全球目光匯聚。二十大要求我們自信自強、守正創新,踔厲奮發、勇毅前行,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團結奮斗。二十大無疑是給當代青年一個新的起點,新的方向。
青年作為新時代的中流砥柱,自是要扛起新時代的大旗。“漫步校園不難發現,青年學子朝氣蓬勃,活力十足,自信,自立,自強。”江蘇省教育廳廳長葛道凱說,“新時代的青年生逢其時,重任在肩,舞臺廣闊,大有可為。”勇立時代潮頭,在新征程里奔跑前行,青年方可增亮青春底色,認識到自己的人生價值。
青年要眼盛理想,心懷遠方。海子在《楓》中說道:“要有最樸素的生活和最遙遠的夢想,即使明天天寒地凍,山高水遠,路遙馬亡”。正如“沒有方向的船,什么風都是逆風”一樣,沒有宏大理想的領航,青年難免迷失方向。在信息化的當代,“躺平”“佛系”文化大行其道,青年尚處于懵懂的狀態,未免不會因消極文化懈怠放松,因浮名浮利而虛苦傷神,但只要眼前有理想,心中有方向,青年的目光就會變得堅毅,腳步就能邁得踏實。青年之夢可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方可成,新征程的邁進必將由青年來實現。
青年要堅持不懈地奮斗。路遙在《平凡的世界》這樣寫道:“只有永不遏制的奮斗,才能使青春之花即便是凋謝,也是壯麗的凋謝。”青春氣貫長虹,勇銳蓋過怯弱,進取壓倒茍安,奮斗兩個字寫在每一代中國青年的基因里。長風過隘口,奮斗正當時,只有當我們青年為了理想,為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時候,整個社會才會煥發出新的生機,展現出新的面貌。那個時候,人人都是夢想的筑造者,人人都是為理想而戰斗的奮斗者。然而奮斗中必會遭遇挫折,青年要調整好狀態,可以歸程,但要更好地出發;可以停歇,但要積攢力量,將“小我”的成長融入“大我”的奮斗,勇敢的人不是不落淚,只是含著淚繼續奔跑。“纖纖不絕林薄成,涓涓不止江河生”,一時的努力或許不難,難的是持之以恒,堅持不懈。道阻且長,行則將至;行而不輟,則未來可期。
青年要有自我奉獻的精神。黃文秀從北師大畢業,幫村里引進砂糖橘種植技術,教村民做電商,將自己的青春奉獻給了家鄉;張玉滾畢業后放棄城市工作機會,回鄉從民辦教師開始干起,靠一根扁擔,把學生的課本,文具挑進了大山,他將自己的青春獻給了教育事業......無數事實表明,青年時代,選擇了奉獻就是選擇了高尚。“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廣大青年把自我奉獻融入國家和民族的事業中,才能書寫大我人生。
“少年振衣,豈不可做千里風幡看?少年瞬目,亦可作萬古空流想”。持長劍縱馬,執妙筆生花,青年要立時代之潮頭,通古今之變化,發思想之先聲,牢記“強國有我,請黨放心”的誓言,做新時代的有為青年。
歐陽修曰:“羨子年少正得路,有如扶桑初日升”,盡管征途漫漫,但也要一路高歌,瀟灑地奔向明天!
作者:付薇 來源:泰州學院
掃一掃 分享悅讀
- 大學生夜騎鄭汴心理探微
- 自由的渴望是主因,擺脫學業束縛,夜晚道路是他們的自由之徑。騎行中,風過耳畔,仿若掙脫枷鎖,心靈自由翱翔。
挑戰自我也至關重
- 11-06
- 呵護心靈之花,綻放大學生活
- 本文聚焦大學生心理這一重要主題,文章指出大學生活雖豐富多彩但充滿挑戰,大學生心理也隨之經歷起伏變化。初入大學的孤獨迷茫可通過參
- 10-26
- 心語小筑
- 大學生心理值得更加關注,不容小覷
- 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