貽笑貽笑大方
諸君且看,這滔滔黃河之神,何等倨傲:秋水湯湯,他便自詡吞吐天地;涇流浩蕩,他便宣稱囊括寰宇。直至,直至北海無涯之水漫進他的瞳孔,方才驚覺自身不過天地一芥。
莊子筆下這則被簡化為“望洋興嘆”“貽笑大方”的寓言,世世代代的人們從河伯的淺薄中吸取教訓,我卻說其中還藏著一重病灶:我們讀者,又何嘗不是站在黃河岸邊,對著早已成為典故的河伯,重復著他當年的傲慢?
河伯的自滿,于文字可見:見百川灌河便妄稱天下至美,然而更深邃的自滿,卻在文章的字里行間潛伏——當我們以審判者的姿態譏諷河伯貽笑大方之時,可曾想過自己,也正重蹈覆轍?
這位黃河之神,尚有壯士斷腕的氣魄:面對北海之神的浩瀚,他敢撕碎傲慢的面具,敢將“莫己若”三個字化作鋼刀刮骨。而今日的我們,把經典在掌中褻玩,用“貽笑大方”嘲笑古人之時,何嘗不是在以古今之美為盡在己呢?
甚至于我們比河伯更加可悲——他至少敢于尋找北海,他身居高位----黃河之神的神位,還敢于承認錯誤,反思不足,而我們區區凡人,卻如井中之蛙不肯見賢思齊!
野語有之曰:“井蛙不可語海,夏蟲不可語冰。”今請諸君細觀這面兩千年前的銅鏡:當河伯對北海俯首時,他不再是黃河之神,而是求道者的圖騰;當我們對經典輕慢時,此生難臨北海,必成涸轍之鮒。
我想,莊子早預言了這場永不完結的審判——今日各位若仍以“批判者”自居,指點河伯,則你我皆成新寓言里的笑柄:“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將來還不知有多少大方之家已在云端備好新的嘲弄,等著收錄這個時代集體傲慢的證詞。”
作者:陸枝 來源:多彩大學生網
掃一掃 分享悅讀
- 把小人帶在身邊
- 曹彬是北宋著名的開國大將,數次南征北戰為國家立下汗馬功勞。公元974年9月,宋太祖趙匡胤分東西中三路發兵攻打南唐
- 03-17
- 跳下懸崖找活路
- 一樵夫上山砍柴不慎跌下山崖,危急之際,他拉住了半山腰處一根橫出的樹干,人吊在半空,但崖壁光禿且高,爬不回去,而下面是崖谷。
- 03-17
- 一粒白色的金盞花種子
- 當年,美國一家報紙曾刊登了一則關于園藝所重金征求純白金盞花的啟事,在當地曾引起一時轟動。
- 03-17
- 逃生
- 又下雪了,這是最后一場雪了。作為老黑山的霸主,獵盜們要捉住這最后的機會,進山捕殺獵物賺鈔票。
- 03-17
- 走彎路的河流
- 地理老師把一幅世界河流分布示意圖掛在黑板上,問:“同學們,這幅圖上的河流有什么特點呢?”
- 03-17
- 勇于認錯
- 在這里,我想舉一件我自己經歷的事加以說明。我住的地方,幾乎是在紐約的地理中心點上,但是從我家步行一分鐘,就可到達一片森林。
- 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