擲骰子與拉磨
太平禪師用木頭做了六顆骰子,每顆骰子的每一面都刻了“么點”(一點)。
凡是有和尚進他的門來問道請益,他就將那六個骰子一擲,然后問:“你懂不懂?”
只要對方稍微猶豫,他就揮起手杖,將對方打出去。
六個骰子不管被人怎么拋、怎么轉、怎么擲,它們總是出現“么點”。太平禪師要向人開示的是:不管外在的情境如何變化,被人奉承也好,被人欺壓也罷,你還是你,心中都有一個固若磐石,不會隨人起舞,不受外力動搖的成分,那就是你人格的核心部分,也就是你的“真我”。
有一天,南泉禪師問職事僧:“今天的勞動要做什么?”
職事僧回答:“拉磨。”
南泉禪師說:“很好。磨子就任你拉,但不能讓磨子中心的軸子轉動。”
用磨子磨大麥也好,磨黃豆也好,磨芝麻也好,磨子不停地轉,但磨子的軸卻始終沒動。人生好比拉磨,在家做丈夫也好,出門做伙計也好,搭車當乘客也好,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表現,但心要像磨子的軸,要站穩立場。
從某個角度來看,這是所謂的定,心定而后生慧。但這個定并不是壓抑,不是把心強行釘在一個點上,而是清除一些不必要的雜物、干擾和束縛,讓像磨子軸一樣的真心(自性、真我)自然顯現出來。它原本就是定的,也是自然能生慧的慧心。
真我,好比“世態便如翻覆雨,妾身元是分明月”里的妾身。在所有的世態中,最讓人在意和迷失自我的是別人的批評,不管我們做什么、怎么做,都會有人批評。如果遇到別人批評,我們就改變主意、迎合他人,那很可能就會像“父子騎驢”的故事里的父子一樣,因缺乏主見、迷失自我而成為眾人的笑柄。
要想在“翻覆雨”中做“分明月”,你要聽的不是外面的聲音、別人的意見,而是自己內在的聲音、真我的想法。
哲理:心定則萬物靜,心清則萬物明。
作者:多彩大學生網 來源:多彩大學生網
- 擲骰子與拉磨
- 凡是有和尚進他的門來問道請益,他就將那六個骰子一擲,然后問:“你懂不懂?”
- 10-12
- 用心去悟
- 在南北相對的兩座大山上,各有一個寺院。
- 10-12
- 狼群的活動圈
- 在這個世界上,和我們相處最近的是親人和戀人。但有時欲親近反而疏遠,愛反而產生恨。
- 10-12
- 愛打扮的蜘蛛
- 蜘蛛們世世代代都穿著一身顏色灰暗的衣服。
- 10-12
- 燕子的哲學
- 在動物界,老虎稱獸中之王,鳳凰為鳥中之首。
- 10-12
- 平淡無奇的一張紙條
- 從前有個非常殘暴的國王,由于他的王后被一位外國來的博士拐走了,從此,他非常憎恨有知識的人,時間一長,他對知識也恨之入骨。
- 10-12
- 隨變與自我
- 從前,有位年輕人,在父母去世之前,他一直與父母生活在山上,因此對山下的生活不甚了解,而且也不大與人交流。
- 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