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酒忘米”不可取
前幾天,我在《呂氏春秋·上農》中看到一則故事:有一個人向一位釀酒師傅請教釀酒的方法。師傅對他說:“一斗米、一兩釀酒專用的發酵劑、二斗水,三樣東西相互摻和,釀制七天,就變成酒了。”
這個人很健忘,回家后用了二斗水,一兩發酵劑,相互摻和,七天后嘗一嘗,還是與水差不多。于是這個人憤憤不平地去找釀酒師傅理論,認為人家不教他真正的釀酒之法。
到了釀酒師傅那里,這個人說明來意后,釀酒師傅沉思片刻,說:“我這人待人一向真誠,我怎么會欺騙你呢?你一定是沒有按照我說的方法去做啊!”
這個人說:“怎么會呢?我嚴格按照你說的方法去做,用了二斗水,一兩發酵劑相互攙和,并釀造了七天。”
聽到這里,釀酒師傅笑著問他:“你放米了沒有?”
這個人低頭想了想,紅著臉說:“這樣看來,是我錯怪你了,因為,我確實忘記了放米!”
這個故事除了讓我們捧腹大笑之外,還帶給我們對人生的反思:
茫茫人海中,每個人都在生命的旅程中整日忙忙碌碌,可是,有幾個人真正想過,我這一生究竟應該干點什么?
為了心中這個目標,我應該怎樣干?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現實生活中,很多人抑或被生活中那些所謂名和利的東西迷離了雙眼,抑或被那些繁復雜亂的細枝末節束縛了手腳,于是,在追求夢想的途中,漸漸偏離了本來的軌道。
人生不過百年,等到看清自己的軌跡,參透人生的真諦時,早已是華發滿頭,徒留一聲聲哀嘆。
因此,人這一生,切不可“造酒忘米”,任何時候,任何事情都要主動分明,舍本求末,終將得不償失。
作者:多彩大學生網 來源:多彩大學生網
- “造酒忘米”不可取
- 前幾天,我在《呂氏春秋·上農》中看到一則故事:有一個人向一位釀酒師傅請教釀酒的方法。
- 10-06
- 什么是哲理之葉
- 當他出生時,他睜開了迷蒙的眼睛,看到他的周圍很多和他一樣的綠色的葉子,他疑惑地望向了他的母親——智慧之樹。
- 10-06
- 總也不老
- 眼淚總也不老,不管是幾歲,面對生離死別,它晶瑩得就像最初的那一滴淚。
- 10-03
- 苦,也就是短
- 沉溺于“苦”的人,生活自然漫長無比,臨死前才發現時光空度,短暫無比。
- 10-03
- 兩個布袋的哲理
- 有兩個空布袋,想能夠站起來,便一同去請教上帝。
- 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