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你做只蘑菇
有一個精神病人,以為自己是一只蘑菇,于是他每天都撐著一把傘蹲在房間里,不吃也不喝,也拒絕與任何人交流,像一只真正的蘑菇在森林里。心理醫生見狀,想了個辦法,他也撐了把傘,默默地蹲坐在病人的旁邊。病人很奇怪地問:“你是誰呀?”醫生回答:“我也是一只蘑菇呀。”病人點點頭,繼續做他的蘑菇。
過了一會兒,醫生站起身來,在房間里來回踱步,病人就問他:“你不是蘑菇么,怎么可以走來走去?”醫生回答說:“蘑菇當然也可以散步啦!”病人覺得有道理,就也學他的樣,站起來走走。不久,醫生開始吃一個香噴噴的漢堡包,病人又問:“咦,你不是蘑菇么,怎么可以吃東西?”醫生理直氣壯地回答:“蘑菇當然也能吃東西呀!”病人覺得很對,于是便開始吃東西。幾個星期以后,精神病人恢復了正常生活,雖然,他還覺得自己是一只蘑菇。
凡當我們與身邊的人發生分歧,循循善誘就顯得很重要。
只有順著對方的思維脈絡,巧妙地穿插自己的想法,溫婉而不露痕跡地曉之以理,才能讓別人欣然接受你的意見,
從而改變他原先的想法和行為。
時間:2023-05-30 作者:多彩大學生網 來源:多彩大學生網 關注:
- 陪你做只蘑菇
- 有一個精神病人,以為自己是一只蘑菇,于是他每天都撐著一把傘蹲在房間里,不吃也不喝,也拒絕與任何人交流
- 05-30
- 行進的象
- 大象的腿腳不是為了下跪,而是為了站立。站立是為了行進。
- 05-30
- 懶惰之害的寓言
- 有一個寓言說:有一家人都很懶惰,每日的家事爸爸不做,就叫媽媽做;媽媽也懶惰不做,就叫兒女做;兒女也不肯做,就叫小狗做。
- 05-30
- 成功的因緣
- 兩個饑腸轆轆的人得到一根魚竿和一簍魚,于是甲要魚,乙要魚竿,然后分道揚鑣。
- 05-26
- 輸贏之間的哲理啟示
- 和尚上山砍柴歸來,在下山路上,發現一個少年捕到一只蝴蝶捂在手中。
- 05-26
- 泥濘中有腳印
- 據說鑒真大師剛剛遁入空門時,寺里的住持表現出對他不甚重視,讓他做了誰也不愿做的行腳僧。
- 05-26
- 養牛之道的哲理
- 一位游人旅行到鄉間,看到一位老農把喂牛的草料鏟到一間小茅屋的屋檐上,不免感到奇怪
- 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