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時糊涂的清官
包拯是宋朝有名的清官。他剛任開封府尹不久,就遇到一件案子。有人犯了罪被官府緝拿歸案。按刑律,要受杖刑。那時的杖刑很重,竹杖又大又沉,幾杖下去皮開肉綻,打成重傷是常有的事。犯人一聽害怕了,趕緊托人找到包拯手下的一個小吏,花錢求他改判輕點的刑罰。
小吏見有利可圖,便答應幫忙。他讓犯人不必慌張,并約定:“兩天后包拯審案時,我會來記錄你的罪狀,到時你就大聲喊冤,我自有辦法為你減輕刑罰。”
犯人雖將信將疑,但也沒有更好的辦法。等包拯隔日升堂審案時,犯人就按小吏的吩咐,拼命喊屈叫冤,為自己辯解。還不等包拯開腔,小吏就擺出一副兇神惡煞的官老爺樣子,大聲呵斥:“大膽刁民!快快受了杖責,滾回牢房去吧。”
包拯剛正不阿,最見不得仗勢欺人的做派。這小吏竟然在他面前耍威風,定要狠狠教訓一番。于是,包拯當堂將小吏責罵一通,而那個犯人卻改判了刑罰,從輕發(fā)落了。
包拯的正義責罰,卻中了小吏的下懷。
優(yōu)點如果被小人利用,也會成為缺點,所以,越是平時有效的經(jīng)驗,越要多份小心和謹慎。
時間:2022-10-13 作者:多彩大學生網(wǎng) 來源:多彩大學生網(wǎng) 關注:
- 一時糊涂的清官
- 包拯是宋朝有名的清官。他剛任開封府尹不久,就遇到一件案子。有人犯了罪被官府緝拿歸案。
- 10-13
- 皇帝傳遞的紙條
- 宋仁宗閑暇時,喜歡在皇宮里溜達。一次,他在溜達時聽到有爭吵的聲音,便躲在柱子后面一看,原來是自己的兩名侍衛(wèi)發(fā)生了爭執(zhí)。
- 10-12
- 太守巧斷家產(chǎn)案
- 北宋時,侍郎李若谷在并州當太守。有一天,一個十二三歲的男孩跑來擊鼓鳴冤,說叔叔不認自己為侄,想要占有父母給自己留下來的家產(chǎn)。
- 10-12
- 情義的底線
- 唐朝中后期,裴垍被提拔為宰相。他的老友,在山西任縣令的高林聽說后,專程來道賀。
- 10-12
- 心只有用心來征服
- 東漢光武年間,在北方灰暗的天空下,一隊衣衫不整的犯人艱難地行走在塵土飛揚的路上。
- 10-12
- 果蛇捕鳥
- 巴西草原上有一種蛇,它的全身披著綠色的花紋,眼睛是紅色的,特別是舌頭上長有一粒果形舌粒,乍看酷似一顆鮮紅的櫻桃
- 10-12
- 做了才會知道結果
- 在做一件事情以前,我們總是顧慮重重,擔心這,擔心那,結果這件事還沒有做就胎死腹中。
- 10-12
- 拳擊手的溫情
- 老漁翁帶著他的小孫子在河邊打魚,河邊放著一只大魚簍,沒有蓋上蓋子。
- 10-12